第344章 友好而富有成效的會晤(第2/2頁)
章節報錯
那個御史明顯也意識到自己闖禍了,為了彌補過失,趕緊硬著頭皮開口說道。
“監國魯王殿下,臣聞國家法度,無外乎獎功罰過,懲惡揚善,正本清源,使人知其所以往也,為萬民之表率。”
“現如今朝堂上,大量不守臣節之人充斥其間,清來則降清,明來則復明,天下興衰與其完全無礙,榮華富貴得享,高官厚祿得坐,將士廝殺血戰,忠貞之臣篳路藍縷,全都與其無關,照樣腆然位列朝班,置忠臣義士何?”
御使這一份冠冕堂皇,凜然大氣的發言,立刻讓整個朝堂上陷入一片死寂。
因為這御使站在道德制高點上發言,認為投降清朝的人,清兵來了就投降清朝,清兵退了就回到明朝這邊,什麼風險都沒有,什麼損失都沒有,照樣高官得坐駿馬得騎。
如果有這麼輕鬆的事,那前面那些血戰廝殺的將士,跟著魯王輾轉流離的忠臣,承受的苦難和犧牲還有什麼意義呢?
魯王頭疼不已,卻不敢輕易表態,因為現在他無論是持支援的態度還是持反對的態度,都會讓另一邊傷心失望。
魯王只好將目光投向朱大典和張國維,希望兩人能夠解決目前左右為難的困境,因為此事兩人早已專門上過奏摺。
朱大典沉吟片刻站了出來,他向魯王微微拱手,隨後轉過身來,面對在場的所有大臣。
“獎功罰過,這句話說的好!”
朱大典開口發言,首先定了一個調門兒,立刻讓在場追隨魯王的這一幫大臣精神一振。
畢竟大家辛辛苦苦追隨一場,不指望升官發財,至少也不能讓他們白費力氣吧?
辛苦一場沒有功勞也有苦勞,總不能一筆勾銷,與那些投敵的人待遇一樣吧?
“但是!國家動盪之際,也不能將心向大明的同僚推出去,大浪淘沙,因為各種際遇時機的問題,很多時候個人是無能為力的,亂世飄萍,說的正是這種情況。”
“本官覺得,一棒子打死,也是不妥的!”
朱大典的話,紹興身陷敵手的這一幫大臣,臉色一鬆。
這個朝會總算沒變成指責大會,一股腦的排斥他們。
“所以本官認為,堅守臣節者當賞,被迫深陷敵手者未必當罰!”
朱大典將話說到這裡,轉過身來,向著魯王深深一拱手,隨即退回了朝班。
魯王暗自鬆了一口氣,看來這種複雜的事情,還是要靠這種老臣,薑還是老的辣,簡單幾句話就把事情理清楚,給出一個雙方都能接受的解決方案。
魯王立刻振作精神,咳嗽了一聲,開口發言。
“就按照延之所說,所有從紹興城撤出的,流離他處或者追隨本王前往金華的臣工,全部加一級散爵,賞一年俸祿,以後有機會的話,優先提拔任用。”
“至於紹興城沒來得及撤出來的臣工,既往不咎,此事到此為止,以後不許有任何人拿此事指責議論。”
魯王一錘定音,所有的大臣立刻躬身行禮。
“謹遵監國魯王殿下領旨!”
等行過禮直起身之後,宋之普與方逢年對視一眼,雙方眼神都很平靜,甚至還不約而同的微笑致意,彷彿進行了一場友好而富有成效的會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