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九江正好是在鄱陽湖與長江的交匯口上,那裡有一個比較聞名的地方,就是廬山。

從九江沿著鄱陽湖向南,進入贛江,逆流而上,在距離九江一千里的地方,就是贛州。

贛州與湖南、廣東、福建這三個省的距離大致彷彿,屬於三省交匯之地,地理位置非常關鍵。

清軍只要拿下了贛州,浙江和福建,就與湖廣失去了聯絡,被清軍切斷,很容易被各個擊破。

朱弘棟看到這裡問了一句。

“什麼時候的事兒?”

“去年就開始了。”

去年的事?

朱弘棟感覺自己的情報體系實在有些滯後,需要儘快加強。

“去年五月份,清英親王阿濟格追剿李自成部隊進入九江一帶,當時左良玉病死,左良玉軍在他的兒子左夢庚的帶領下投降清軍。”

“阿濟格將左夢庚和麾下的部將帶回北京,唯獨其中金聲桓被留下來負責提督江西軍務。”

“正是此人,去年八月攻克撫州、收取吉安、廣信、建昌、袁州等府,只剩下南安和贛州府沒有拿下。”

朱弘棟聽到金聲桓的名字心中一動,明末清初,三藩之亂之前,有三個著名的降清將領反正的事件。

分別是大同總兵姜鑲、江西提督金聲桓、兩廣提督李成棟。

這三人先後反清,給清朝政府帶來巨大的震動。

其實從清朝入關之後,各方面的反抗此起彼伏,幾乎從來沒有停歇過。

究其原因,完全是在於清朝的殘酷統治和歧視政策。

像金聲桓他已經做到了江西提督,已經是一品的武官了,絕對意義上的高階將領。

即便是這麼高階別的將領,仍然會受到各種歧視和壓制。

因為清朝是少數民族入關,清軍兩年前入關的時候,整個滿洲八旗也才四萬多人,蒙古八旗一萬五,漢軍八旗三萬,另外還有孔有德等明朝降將兩萬人,各類雜兵和朝鮮的僕從軍加起來有一萬人左右。

這就是清朝入關之後的核心班底,總共十二萬不到。

正是因為人數太少,所以清朝擁有下意識的不安全感,根本就不信任入關之後投降的這些明軍將領和官員。

在歷史上,金聲桓之所以反清復明,這個方面的原因恐怕佔比不小。

朱弘棟微微沉吟片刻。

“本王知道了,想法在金聲桓身邊安置一個暗子。”

安永海領命而去,傅冠一直用餘光密切關注著安永海,這時就聽朱弘棟說道。

“元甫,本王剛剛得知訊息,清朝的江西提督金聲桓正與隆武陛下調集的軍隊在贛州對峙。”

“麻煩元甫想法尋找一個與金聲桓熟悉之人,前往與金聲桓建立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