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上下一日百戰(第2/2頁)
章節報錯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所謂的程序正義,就是寧可放過一個壞人,也要保護一千個好人。
如果想得更深一步,裡面也許還有另外一層考量,朱弘棟覺得,表面上這是對程序正義的堅持,內地裡其實是皇權和相權的博弈。
或者更準確說是皇權和臣權的博弈,大家都在爭奪對國家的管理權,皇權進一步,臣權就要退一步。
中國自古以來的讀書人,一直孜孜不倦前赴後繼的在做同一件事情,就是將皇權關進籠子裡,讓皇帝垂拱而治,所有的事情全部交給大臣去做。
按理說,這種做法和後世的君主立憲並沒有什麼區別,只是這些讀書人忘了一件事情,他們把皇權關進籠子裡了,但是卻再也沒人能把臣權關進籠子裡。
理論上皇權應該和臣權是互相制約互相促進的,這樣才能讓整個國家良性發展,其中任何一方偏弱都會出問題。
大明朝的皇權雖然理論上已經非常集中了,但是皇權某種意義上要透過臣權來體現,透過眾多官吏的手來實現。
而大明朝的紳權過大過重,已經成長為國家的毒瘤,相應的,理論上大明朝的臣權雖然限制不了皇權,卻始終在阻礙和削弱皇權的實施。
大的方向雖然如此,但是聚焦在某一件具體的事情上,朱弘棟很難說方逢年幾個人的堅持是錯的,甚至某種程度上來說,他自己的做法才是錯誤的。
可是朱弘棟要想打敗清朝,某種意義上就需要不斷加強皇權,同時也意味著不斷削弱臣權。
這也正是政治的複雜性,有時候可能你目的是正義的,但你手段是邪惡的。
而在實現目的的過程中,你可能要做一萬件事情,這中間如果你做上五千件邪惡的事情,久而久之你也許就忘記了自己的目的,或者走上一條路無法回頭,最終與自己的目的背道而馳。
所以官僚和政治家存在著本質的區別,就在於這裡,在於有人能不忘初心,有人走著走著就忘了。
具體到目前這個場景下,朱弘棟一面需要加強皇權,一面又不能過於破壞規則,否則會與文官集團形成過於尖銳的矛盾,不利於他團結一切力量抗清的最終目的。
並且他剛剛將所有政務委託給方逢年,方逢年作為首輔,必須要有收復對應的權利,現在朱弘棟剛剛把政務委託出去,就差說道方逢年的權力範圍內,這本身也是對方逢年威信的一個打擊。
各種錯綜複雜的利益糾葛和權衡,在謝三賓這件事情上體現得淋漓盡致。
朱弘棟逐漸體會到,作為一個國家的決策者,所面臨的政治鬥爭的複雜性。
所有的鬥爭,往往隱藏在這個決策者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裡,他身邊的每一個人都會成為持續不斷的政治鬥爭的一份子。
正如韓非子所說:上下一日百戰,下匿其私,用試其上;上操度量,以割其下。
翻譯成人話就是:君主和臣子每天都會發生大量的交鋒,臣子會將自己的私心藏在公事之中,不斷在試探和揣摩君主;而君主在這個過程中,不斷調整和制定遊戲規則。
這個才是一個君主每天眼睛一睜開,就會面臨的情況。
所以君主常常被稱為孤家寡人,因為它是整個國家權力的中心,權力的發源地,圍繞在他身邊的每一個人,都在追逐著權利,想方設法從中獲得自己的利益。
他身邊的嬪妃背後有自己的家族,是屬於外戚;每天服侍他的太監,背後同樣有自己的宦官群體;為他守衛邊疆征戰四方的武將,背後同樣有一個龐大的武將群體;為他管理天下,牧守進獻的大臣,背後同樣有一個龐大的文官士紳群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