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新建伯王業泰,他祖上確實大有來頭,他的玄祖是王陽明。”

玄祖,那就是爺爺的爺爺了。

朱弘棟沒想到這個王業泰居然是王陽明的後代,王陽明在大明朝可是大名鼎鼎。

王陽明原名王守仁,陽明是他的號,因為名氣比較大,所以大家通常稱為王陽明,就像通常把諸葛亮稱為臥龍是一樣的。

陽明心學便是這個王陽明創立的,同時王陽明也是一個著名的軍事家,明朝中期的寧王之亂就是王陽明平定的,王陽明正是因為功勳卓著,才被封為新建伯。

“咱們這位新建伯王業泰按理說祖上也是一門忠烈,他的父親王先通就在李自成攻陷北京的時候英勇就義,後來王業泰回鄉葬父,被弘光陛下封為繼任新建伯。”

“只是沒想到他的父親忠烈報國,他自己轉頭卻投了韃子。”

朱弘棟啞然,沒想到這麼一位標準意義上是受國恩的勳貴,前腳剛埋葬殉國的父親,後腳就投降了敵國,真是讓人不知說什麼好。

不過在天下鼎革之時,大浪淘沙,隨波逐流的大有人在,倒也不差他一個新建伯。

“城中可有韃子?”

“據說是有,但是很少,聽說只有十幾個用來監督和鎮守的韃子軍官。”

“除了王業泰之外,紹興城內負責軍務的還有另外一人。”

“何人?”

“阮大鋮,此人曾經被弘光陛下委任為兵部尚書,城破降清被博洛任用,與王業泰一起管理紹興。”

朱弘棟沒想到又遇到一個兵部尚書,金華就已經有兩個兵部尚書了,這又遇到一個,只不過是弘光朝的,真是有種官帽子滿天飛的感覺。

阮大鋮這個人,朱弘棟早有耳聞,後世但凡牽扯到南明的小說,基本少不了兩個人,一個是馬士英,一個就是阮大鋮。

馬士英是弘光朝的首輔,阮大鋮是兵部尚書,某種意義上說,弘光朝就是倒在他們倆手裡的。

朱弘棟微微一笑。

“咱們這算是遇到故人了?城裡還有哪些故人?”

安永海聽了王爺的話,便掰著手指頭如數家珍的為朱弘棟介紹。

“魯王殿下的內閣大學士首輔方逢年,內閣大學士謝三賓,吏部尚書商周祚,兵部尚書邵輔忠,刑部尚書蘇壯……”

朱弘棟聽到這樂了,他這是遇到第四個兵部尚書了,便忍不住問道。

“這個邵輔忠跟張國維、朱大典怎麼回事兒?怎麼都是兵部尚書”

安永海微微一笑,為朱弘棟詳細解釋這背後的事兒。

“當時魯王殿下封出去的官多了,內閣大學士就有十幾個,兵部尚書實際上不止他們仨,另外還有好幾個。”

“其中有一個兵部尚書叫餘煌,當日魯王殿下逃出紹興之後,就是這個餘煌負責守衛紹興。”

“只是當時咱們的大軍在錢塘江邊就已經該潰散的潰散,該投降的投降,紹興城內只剩下一些老弱病殘。”

“餘煌知道完全無法抵抗,就開啟紹興城城門,讓城中百姓逃難,自己在渡東橋投水自殺。”

“當時紹興城好些文人志士,看不到復興的希望,都相約自殺殉國,卑職只是這幾日聽說的就有潘集、祁彪佳、劉宗周、王毓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