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老孃的臘肉!俺老孃的臘肉!”

“俺要去告訴俺老孃,王爺吃了她做的臘肉,俺老孃一定會歡喜瘋了!”

朱弘棟刻意的每樣食物吃了一小口,讓大堂外每一次都傳來不同的歡呼聲。

朱弘棟好一頓狂吃,最後實在吃不下了,終於滿足的摸著微微鼓起的肚子,躺進太師椅裡面,愜意的舒了一口氣。

此時縣衙大堂裡的食物,早已堆成了一座小山,幾乎佔據了大堂大半兒的面積。

即便如此,縣衙外仍然有食物川流不息的傳遞進來。

為了防止人來人往過於雜亂,衙役們甚至自發的組成兩道人牆,把縣衙外民眾送來的食物傳遞到縣衙大堂上。

金世俊看著這座食物山,笑呵呵的衝著朱弘棟說道。

“王爺得勝歸來,吃了一頓百家飯,可見這天下還是民心向大明的。”

朱弘棟嘆了一口氣。

“這是肯定的,大明朝的官吏只是要錢,但是大清朝直接要命。”

“我要是普通百姓,我也心向大明!”

“可惜咱們大明的文武百官不給力,集全天下之力,居然死活滅不掉一個後金,還被人家反推回來丟掉大半江山。”

“這能怨誰?”

“只能怨咱們自己,爛泥扶不上牆!”

朱弘棟毫不客氣的評語,讓金世俊臉上的笑容微微一僵,捋著鬍子的手一抖,生生薅下一根鬍子來。

周士英一臉尷尬和苦笑,王爺這話跟他一塊兒罵進去了,可偏偏王爺說的一點兒也沒錯,讓人連反駁都找不著反駁的地方。

金世俊無語了片刻,放下捋鬍子的手,同樣微微一嘆。

“自古以來,治亂迴圈,就沒有一個王朝能夠逃過這個宿命。”

“少數幾個中興王朝,同樣無法千秋萬代,只能眼睜睜看著這天下再一次陷入混亂。”

“此事早有天下間無數的聰明人想了一遍又一遍,至今也沒有想出一個解決的辦法。”

朱弘棟當即截斷了金世俊的話。

“並不是沒有辦法,之所以治亂迴圈,是因為一個個朝代,他的管理體系沒有自我更新,自我最佳化的能力。”

“哦?不知王爺此話怎講?”

“就拿大明朝的結構來說,繼承人的選擇就非常不合理,下一任的皇帝是否是個好皇帝,完全看天意,完全看上一任的皇帝的選擇,其他人很難施加影響。”

“而皇帝的繼承人,偏偏都是從小錦衣玉食,不知民間疾苦的皇子,指望他們成為好皇帝,就有點兒緣木求魚的味道。”

“並且傑出人才的出現,要靠教育以及人口基數的。大明朝的皇子教育非常一般,而一個皇帝再怎麼能生,最多也就有個幾十個兒子,這幾十個兒子裡出現傑出人才的機率實在太低了。”

“說完皇帝,咱說大明朝幾個主要的勢力。”

“比如外戚,這一點大明朝算是做的比較不錯的,歷代皇后都選的小門小戶,基本上沒有形成影響朝政的外戚勢力,雖然偶爾會有一些后妃亂政,但總歸烈度不大,在這方面大明朝做的算是及格以上。”

“然後咱們說勳貴,大明朝的中央集權做的不錯,勳貴雖然有一些負面作用,但總體上達不到結構性破壞的程度。這一方面大明朝同樣可以認為勉強及格。”

“太監大明朝也還可以,雖然有一些太監掌控錦衣衛,掌控東廠西廠的案例,但是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我不認為那是壞事,因為那些太監從側面上在加強皇權,幫助皇帝維護統治,維護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