並且清軍以少民臨大國,主體人口嚴重不足,方方面面都是漏洞。

今年剃髮易服一出,全國各地烽煙遍地就是明證。

回頭只要狠狠打擊清軍兩次,尤其重點打擊滿洲大兵,讓全國各地看到清軍的缺點和虛弱,各地反抗浪潮肯定會風起雲湧,讓清軍再也壓制不住。

想到這裡,朱弘棟發現,他如果想要有效的掀翻清軍的統治,製造影響,打擊清軍有生力量,應該是一條捷徑。

朱弘棟暗自記下此事,以便日後制定合理的戰略計劃。

安永海決定跟著朱弘棟來到義烏,立刻就近安排清軍情報獲取的事情。

朱弘送要求安永海儘快確認杭州府的清軍數量,因為杭政府的清軍數量如果過多的話,沒準清軍會展開兩面作戰,直接攻擊嚴州府。

朱弘棟按照戰區行軍的方式,把其騎兵營灑向大軍前方和兩側,讓大軍始終處在騎兵營經營界範圍的掩護之下,免得突然被人襲擊。

好在義烏到金華並不遠,只有一百餘里,周圍又沒有發現清軍的蹤跡,相當於內線作戰,大軍只走了兩天,第二天晚上已經抵達義烏。

周順遠遠的的迎出來,見到朱弘棟高興的敬禮問好。

“王爺,終於把您盼來了,您來了卑職這主心骨就立起來了,再也不擔心了。”

朱弘棟笑罵他兩句,然後問道。

“我交代你的兩件事兒辦得怎麼樣了?”

“啟稟王爺,全都辦完了,保質保量,絕對一點水分都沒有。”

“走,先進義烏安頓下來再說。”

第二團、騎兵營、炮兵營進入義烏城,被帶到兵營安置好,朱弘棟在義烏縣衙召開了戰地會議。

除了幾個部隊主官之外,義烏縣令周士英和金世俊同樣參加了會議。

朱弘棟首先分享了一下安永海提供的情報,隨後周順展開義烏縣周圍的地圖。

“王爺,我圍著義烏縣城總共建設了四座稜堡,中間周知縣提供了大量幫助。”

“這四座稜堡全部分佈在義烏的東陽江西岸,將義烏縣城保衛在身後,主要針對北方和西方來敵人,同時利用火力控扼東陽江。”

“因為義烏縣號稱一座繡湖半座城,湖面上比較容易突破,所以稜堡建設的時候不得不建設在野鴨橋、迎恩門之外,把整個繡湖包圍在保護圈之內。”

“這樣四座稜堡之間的距離就拉的稍微有點開,平均下來每座稜堡之間有將近三百丈的距離。”

“這個距離剛好處於我們五斤拿破崙炮的有效射程之內,再遠相互之間就無法進行火力支援了。”

“義烏縣城總共有七座城門,七座城門都被納入保護圈之內,現在七座城門可以交給本縣的丁壯負責,我們第一團主要以稜堡為依託進行防禦。”

朱弘棟看了看地圖,義烏和東陽離得非常近,義烏在江北東陽在江南,兩座城市中間的距離只有二十里,幾乎是抬頭就能望見。

“東陽那邊怎麼佈置防禦的?”

“東陽城城牆周長九里,有八個門,為了保護全城,只好在東陽周圍建設了五座稜堡,現在已經派第一營前去守衛。”

朱弘棟琢磨一下,東陽那邊平均下來每座稜堡二百人,剛好是一個連隊,防禦稍有些緊張,但是應該也夠了。

除非清軍拼了命非要拿下東陽,否則二百人駐守的稜堡,足夠讓清軍碰得頭破血流,知道是個硬骨頭,知難而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