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兒生而逢時,這是我大明之幸!”

朱弘棟沒想到魯王對他的評價和期待如此之高,心中有些腆然。

他明白,自己真沒有那麼厲害,他只不過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憑藉後世豐富的資訊,反過來欺負四百年前的古人。

魯王滿足了自己的好奇心,說回正事。

“王兒,這次你打算從父王這裡要些什麼?”

見魯王如此直接朱弘棟也沒藏著掖著,並直接提出了自己的要求。

“父王,兒臣這次來想要一個人一樁事。”

“哦?王兒說來聽聽。”

“兒臣想要東陽縣令盛王贊,另外想要浙東的鹽場。”

魯王比較好奇朱弘棟的這兩個要求。

“盛王贊父王隱約有些印象,王兒為什麼想要這個人啊?”

“父王,兒臣曾經與盛王贊仔細談過,這個人很有經濟之才,兒臣想把盛王贊調到身邊,讓他幫助兒臣打理一些經濟上的事務。”

“行!這個人父王準了!”

“那你為什麼想要鹽場呀?”

“父王,兒臣養的兵會越來越多,總是請父王特批軍費,一次兩次還行,時間長了恐怕文武百官會有意見。”

“兒臣想著有一項穩定的財源,來支援兒臣整軍備戰。”

魯王聽了朱弘棟的解釋,沉吟片刻,發現朱弘棟的擔憂不無道理。

就說這次劃撥給朱弘棟的物資,本來他想按照承諾的那樣劃撥給朱弘棟三分之二,結果遭到了內閣的強烈反對,最後不得不一再壓縮,壓縮到現在這個樣子。

這還是因為清軍大兵壓境,馬上就要南下,內閣眼看著朱弘棟練兵有成,這才迫於壓力不得不鬆口。

如果清軍的壓力不再那麼大,下次想再為朱弘棟提供錢糧支援,恐怕內閣那一關就不那麼容易過了。

與其如此,倒不如趁著清軍壓力正大的時候,為朱弘棟提前準備好一個財源,一邊讓他養兵,不至於以後在錢財上捉襟見肘,讓養兵的效果變差。

並且最關鍵的一點是,對於魯王來說,文武百官和朝廷那都是外人,兒子才是真正的自己人,並且這個兒子剛剛被冊立為世子。

就算外面有百萬大軍,也不如兒子手中掌握的一萬軍隊來的實在。

現在既然天幸自己的兒子是個將種,那麼肯定要千方百計的幫兒子練出一支強軍,有了這支強軍在手,無論是抗擊清軍還是與隆武皇帝爭鋒或者對內穩固自家的地位,都是意義非凡。

魯王又不傻,這麼簡單的道理當然能夠想得明白,所以他在腦海中大概盤旋一圈,隨後說道。

“此事父王幫你去爭取,應該問題不大。”

朱弘棟聽了魯王的答覆,一時有些錯愕,本來他以為這將是一場艱難的談判,沒想到魯王幾乎毫無保留的支援他,主動出面去與朝廷交涉,想辦法把鹽場撥付給他。

朱弘棟心中暗歎一口氣,這算不算慈父的關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