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造炮比造槍簡單?(第2/2頁)
章節報錯
“行,這些事情就按照張大匠的想法來,到時完全可以嘗試一下。”
“只是咱們這個鐵質模具,大概還需要多長時間?”
“王爺莫要著急,現在鐵質模具的沙模正在陰乾,再有十天左右應該就差不多好了。”
“只要不出意外,澆鑄鐵質模具應該不會有太大問題。只要這個鐵質模具出來了,當天我們就可以開始鑄造火炮。”
十天之後,這個時間完全可以接受。
朱弘棟非常清楚,鐵模鑄炮的速度非常快,哪怕是兩三千斤的紅衣大炮,只要鐵料能跟得上,完全可以一天鑄造兩三門。
到時只要保證供應充足的鐵料,紅衣大炮真的可以像下餃子一樣,快速的批次生產出來。
只是紅衣大炮重量太大,運輸困難,短期內製造太多也沒有太大意義,除非以後開始發展海軍戰艦,那時候才會需要大量的紅衣火炮。
前期,保有一定量的紅衣火炮用於自衛和攻城應該就足夠了。
與之相對應的,用於野戰的各種口徑的拿破崙炮反而應該多製造一些。
“張大匠,幫我用鍛造的方式,先製造幾門四斤、兩斤、一斤的拿破崙炮,我去試驗一下威力。”
“好的,沒問題,最多三天,可以每樣先製造兩門,讓王爺拉去測試一下。”
朱弘棟稍感意外,沒想到張天倫答應的這麼痛快。
看來明末這個時間點,對於軍器監這種掌握時代最先進冶煉和製造技術的群體來說,造炮的難度恐怕比造槍的難度要低,尤其對於小口徑火炮來說。
朱弘棟大致在心裡默算了一下,一斤炮的口徑大致在五厘米左右,一個五厘米直徑的鐵球,重一斤左右,發射出去,應該足以對大多數木質器械造成破壞了。
清軍跟明軍對陣的時候,據說非常喜歡推一種櫓車,櫓車說白了就是安裝在車輛上的大型盾牌。
清軍主要用櫓車防禦明軍的火槍和各類火炮,明軍的野戰火炮基本都是弗朗機炮、虎蹲炮、碗口盞、抬槍這類小口徑火炮。有的直接是放在平板車上發射的,後座力非常有限,同樣威力也非常有限。
清軍的櫓車只要造得足夠結實,完全可以抵擋住這些小口徑火炮的攻擊。
而一斤的拿破崙炮,應該足夠擊穿這種櫓車了。
八斤的拿破崙炮,發射出去的炮彈,大概是一個直徑十厘米的鐵球,這種炮彈櫓車就完全擋不住了,可以直接將櫓車打成碎片。
視察完軍械廠現在的進展,朱弘棟提走了剛剛製造出來的第一批魯密銃,準備拿回去首先裝備親衛連。
朱弘棟沒有著急回程,而是拐了一個彎兒直奔劉永受的火藥工廠而去。
劉永受的火藥廠目前只是一個小作坊狀態,但是相信他很快就得擴大規模。
朱弘棟推門而入,發現劉永受正帶著幾個火藥匠在院子裡翻曬火藥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