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李漁家境如何?”

“據說家境素來豐饒,並且李漁此人確實有才,成年之後就聞名江淮,朝中很多喜文的大臣都與他以文會友,很是交遊廣闊。”

朱弘棟聽了張國維的講述,腦海中立刻浮現出一個類似於李白一般的人物。

可是他百思不得其解,在他印象中,明末好像沒有這麼一個文采風流的人物才對。

宋之普見王爺對這個人有了興趣,便衝著身邊的隨從吩咐道。

“去將宗侯和李漁請到八詠樓。”

四個人走走聊聊,很快來到八詠樓,拾階而上,登上城樓。

就見在城樓前立了一塊碑,碑上寫著李清照的《題八詠樓》。

千古風流八詠樓,江山留與後人愁。

水通南國三千里,氣壓江城十四州。

李清照的詞多數以婉約為主,留下的詩很少,偏偏留下的少數幾首詩,全都氣勢磅礴。

朱弘棟在碑前駐足片刻,心中頗感驚奇,沒想到一個女詞人居然寫出如此大氣的詩。

幾個人登上八詠樓二層,憑欄眺望,金華江在腳下濤濤西去,江上點點白帆,很有一番詩情畫意,可惜就不知這幅詩情畫意還能保持多久,就要被清軍染上濃重的血色。

在原本的歷史上,清軍攻破金華之後,再一次展開了大屠殺,直接殺了金華的一半人口。

想來在原本的歷史上,腳下這個如詩如畫的金華江,必將伏屍處處,血染大江,老幼婦孺盡喪魚鱉之口。

朱弘棟正想著,就聽背後有人說道。

“臣等來遲,還請王爺恕罪。”

幾個人轉過身來,就見朱梅溪帶著一個三十五六歲身材瘦削的眼神靈動中年人站在身後。

朱弘棟仔細打量著這位被幾個重臣交口誇讚的李漁,發現李漁也正一臉好奇的打量著他。

“這位便是李漁先生吧?”

李漁一拱手。

“正是小民,小民李漁見過王爺。”

“本王聽幾位大臣對你交口稱讚,不知你最擅長什麼?”

“既然王爺垂問,小民實話實說, 小民於殿堂妙算全無用處,只是一個識字農,寄情山水,娛人娛己罷了。”

“若說擅長之事,小民大概擅長寫些歪詩,編些戲曲本子。”

聽到李漁的自我介紹,朱弘棟腦中的熟悉感越來越強烈,他感覺自己應該知道這個李漁是誰,但是偏偏一時想不起來。

戲曲……

朱弘棟在心中仔細咀嚼這個詞,呆立良久,腦中突然靈光一閃。

他想起來了

這個李漁絕對鼎鼎大名,不過他的作品恐怕比作者還有名。

提到李漁的名字,大家一時半會還反應不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