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一個七十多歲的老頭當面質問:俺們義烏人獻了青春獻子孫,獻到自己快絕種了,你們還來?有這麼欺負人的嗎?

朱弘棟知道,大明朝確實過分了,現在是大明愧對義烏人,而不是義烏人欠大明的。

如果不能說服這個老頭,招收義烏兵的事就別想了。

朱弘棟想了想。

“孟章公,我大明欠義烏良多,請允許我祭拜一下先烈。”

金世俊面色稍緩。

“如果你想要祭拜,便去倍磊陳氏吧。”

朱弘棟不明所以,金世俊為他解釋。

“倍磊陳氏乃是戚家軍發端之處,戚家軍首次招兵,全部四千人都是從倍磊徵召,都是應倍磊陳氏出面召集的。”

“倍磊陳氏在戚家軍中總計出過把總以上將校七十三人,其中將軍六位。”

朱弘棟恍然,如果要祭奠,倍磊陳氏是必去的。並且聽這個意思,倍磊一直是戚家軍的骨幹,靈魂家族,如果想恢復戚家軍榮光,倍磊陳氏恐怕是個繞不開的門檻。

朱弘棟突然明白義烏縣令周士英所說的,成功一半的含義。

金世俊如果是其中一半,那麼倍磊陳氏就是另一半,只有兩方都點頭,義烏招兵才能實現。

朱弘棟一刻也不想耽擱,誰知道清軍的追兵什麼時候就會追上來,現在搶出一天就能多一天的準備。

“孟章公,小子這就去倍磊陳氏祭拜先烈,請允小子稍後再來拜訪。”

聽朱弘棟自稱小子,金世俊臉上露出讚許之色。

甭管對方是真情還是假意,至少作為一個朱家王爺,做到這一步,本身就是一個不小的誠意。

金世俊點點頭,看著朱弘棟毫不停留的轉頭就走,不由得微微嘆息一聲。

“爺爺!你為啥嘆氣?是剛才那個王爺惹您生氣了嗎?”

耳邊傳來孫兒稚嫩的話語,金世俊露出個慈祥的微笑,摸摸孫兒的頭髮。

“寧為太平犬,不為亂世人。”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天下大勢離亂浩蕩,小民捲入其中,動輒磨為齏粉。”

“何處是桃源,何處是桃源... ...”

朱弘棟帶著親衛連趕往倍磊,上了路才知道,倍磊距離義烏城足有40裡,並且義烏城在義烏江北,而倍磊則在義烏江南。

如果去倍磊,今天是別想趕回義烏了。

朱弘棟稍稍考慮一下,立刻下定決心,義烏兵必須要招。

他派出一個親衛回城傳令,在義烏停留休整一天。

周士英帶著一張苦瓜臉,被朱弘棟強行拉上,不得不帶著這個風風火火的王爺前往倍磊。

好在倍磊和義烏都在江邊,可以坐船,總算省去了旅途勞頓,讓周士英稍感安慰。

周士英接著就發現,這個王爺做起事情來,完全不像是個王爺,更像是個事必躬親的將軍。

上路之後,因為沒時間吃午飯,周士英驚訝的發現,即使王爺也同樣是接過兩個麵餅,就著葫蘆裡的涼水送下,就是一頓午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