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史中丞張玄素走出來,拱手行禮。

“啟奏陛下,冠軍大將軍楊岌貪汙庫銀案,臣抓到了真犯,請陛下收回秋後問斬的命令,為楊將軍平反。”

張玄素的話引爆了朝堂,楊岌的案子板上釘釘,李世民下了秋後問斬的聖旨。

這個時候翻案,太荒謬!

崔志廣大驚,原來陛下剛才是為了這個發笑。

崔志廣和鄭浩然一幫人心裡其實都清楚,李世民根本不想殺楊岌。

只是迫於壓力,大理寺和刑部將案子定死了。

沒想到張玄素居然說找到了真犯。

原來這個老頭子在家稱病不出,是去查案子了。

大理寺卿鄭浩然走出來,說,“陛下,楊岌貪汙庫銀案已有定論,況且陛下已經下了聖旨。”

“張御史此時翻案,會讓天下人覺得陛下不聖明。”

崔志廣也說,“張玄素,你居心叵測,竟敢誹謗聖上糊塗,好大的膽子。”

這兩個人賊精,不說翻案是自己錯了,卻把矛頭指向李世民,用他做擋箭牌。

其實他們心裡有數,楊岌就是他們設陷井加害。

張玄素說,“兩位大人,人命關天,判錯案子,鑄成冤案,這才是不聖明,“老夫查出真犯,陛下收回成命,這才是聖明之主。”

張玄素剛正不阿,對世家大族也是愛理不理,這個案子明顯就是世家大族確故意陷害。

鄭浩然和崔志廣的反對,他根本不當一回事。

“陛下,楊岌貪汙庫銀案是鐵案,絕不可改。”鄭浩然高聲說。

世家大族出身的大臣附和。

“臣等附議,翻案有損陛下聖明,不能翻案。”

李世民看底下反對的大臣都是五姓七望的,心中冷笑。

魏懟懟走出來,拱手行禮,“陛下,子日知錯能改善莫大焉!

如果楊岌一案確實錯了,那就應該改正,不能諱疾忌醫!

且,在史書上,未見有知錯能改的君主被評為不聖明!”

“臣請張御史拿出證據,讓天下信服!”

這個時候怎麼可能沒有魏懟懟說話?

論耿直中正,沒人比魏懟懟更直率!

長孫無忌此前被鄭浩然說成包庇,這時候有了張玄素和魏懟懟說話,他也站出來。

“陛下,楊岌一案,本來就是疑點頗多。既然張御史找到了真犯,自然該翻案重審。”

大理寺卿鄭浩然老調重彈,譏諷道,“趙國公因為和楊岌有交情,就徇私枉法,不怕天下人恥笑嗎?”

長孫無忌冷笑言,“外舉不避仇,內舉不避親,楊岌忠於朝廷,立有大功。

爾等有何能耐,居然也能位列朝堂之上。百姓有冤屈,我們尚且要為其平反,何況是朝廷三品大員。”

這次長孫無忌真的怒了!

這些世家大族在開國之時,見風使舵。

每次新朝成立,他們就進去做官,簡直就是蛀蟲。

最可惡的是,將朝廷視為己有,打壓異己寒門。

鄭浩然哈哈大笑,“趙國公,說得好啊!我們尸位素餐,只可惜沒有一個好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