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5偷漏稅重,設稅務局(第1/3頁)
章節報錯
這一日,御書房,眾相齊聚。
房玄齡請奏,成立稅務局,建議魏懟懟為稅務總局局長,與尚書同級。
李世民立馬准奏,馬上擬旨,動作快得一塌糊塗。
把其他宰相都搞懵逼了,神馬情況,成立一個歷朝都沒的新部,這麼快就準了,歷代都沒有過。
陛下幾個意思嘛?
當然杜如晦心裡透亮,這是李盛唐的計策,李世民言聽計從。
聖旨一下,就意味著魏懟懟上任了,這稅務局也算是正式成立!
不過大唐的財政收入極為複雜,複雜到連朝廷自己,都不知道天下稅賦有多少種。
不是這些宰相們無能,這是歷史遺留的問題。
隋唐之前,天下大亂,兵強馬壯者為王,他們就根本沒有一套完整的稅收制度;
今日要用兵,找個理由加一點稅賦,明日換了新主人,又增加一個新稅種。
而前隋沿襲了北周、北魏的體制,雖然想要嘗試梳理,可實際上呢,等到隋煬帝登基,這個改革其實就已名存實亡了。
原因很簡單,隋煬帝好大喜功,一旦梳理多如牛毛的稅賦,那麼錢從哪來?
要修運河,要對高句麗用兵,甚至,為了開創這千秋偉業,在這多如牛毛的稅賦之上,又新增了不知多少稅種。
等到大唐沿襲了隋制之後,積重難返,大家發現一個可怕的問題,就是整個大唐人人都可以徵稅。
譬如戶部可以徵糧,而兵部也可以類似於府兵的形式,徵集大量的徭役,工部也是如此。
而到了下頭各道、各州、各縣,居然都有數目繁多的稅收手段。
論起稅收,大唐堪稱是無敵一般的存在,疊加了數百年來的各種稅收Buff。
而這些稅賦,大部分根本不合理,而且雜亂繁多;
有的已經名存實亡,只存在於律令之中;
有的你壓根都不知道這玩意是從哪裡來的,既無出處,也無道理,可人家就是白紙黑字寫在那裡。
再加上稅收的手段,又是多種多樣,有的是徭役,有的是糧,有的是布匹,有的是錢,……。
因此,這稅賦堪稱為雜亂無章,一團亂麻,無法清理。
三省以前也想要清理一下,將所有的稅賦都統一到戶部來,可很快發現,根本無法協調,最後的結果,就是不了了之。
現在房相直接下手,看來是皇帝下了狠心要整治了,於是大家便樂得清淨。
雖然收稅的權力關係重大,可是許多人心裡也有數,這事吃力不討好,誰幹這事,最後都要得罪人。
既然如此,那麼丟給頭鐵的魏懟懟便是,到時國家的稅賦若是減少,就是稅務局的過失。
過了幾日,魏懟懟便上了一道奏疏……財賦十疏!
大致是,他針對當下的情況,確定了稅務局的職責,並且大致的歸納了各種稅賦的稅種,以及徵收的方式。
當然,這個奏疏野心很大,直接將地方官吏與稅賦剝離。
也就是說,以往收取稅賦,都是府兵,各州縣衙役,直接進行徵收,他們徵收之後,最後再匯總到朝廷的國庫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