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取消農業稅的關鍵,則是建立大量的工坊;

以從工坊收取的稅入,補上朝庭取消農業稅的稅入損失。”

對啊,這些草根全變成了小有產者,原來的乾柴,就變成了溼柴,你點的著嗎?

你再振臂、再怎麼高呼,可就是沒人響應跟隨,你造個雞子的反!

李世民恍然大悟,我勒個草,這個理論居然是如此地先進,又是如此的簡單。

而馬周說得又是如此的通透,三言兩語,就把朕苦苦思索了那麼長久的問題,說得清楚、說得透徹。

這些草根階層,瞧瞧李家莊就知道了,許多的莊戶都富裕了,還有許多很賺錢的工坊;

至少能吃得飽、穿得暖,建得起房、有屋住;

既然生活的比較好,那他還會盲從地跟著人造~反嗎?

肯定不會了!

嗯,這個理論不能僅讓朕知道,還得讓其他宰相也要知道,這樣他們在理政之時,才能有方向。

於是,李世民就看著房杜二人,不斷地使著眼色。

明天把眾位宰相都請來,由朕再裝比一把,給他們講講這個金字塔、小有資產理論;

讓他們知道知道,治國理政、江山永固的真諦!

其實這個問題,就是李世民一直思索的;

也是李世民為什麼在選擇李承乾與李泰,在繼承大統上一直搖擺不定的問題。

那就是大唐到底應該走什麼樣的發展道路?

是像魏晉時期一般,依靠著世家大族繼續治理天下嗎?

還是改弦更張,做出一個新的選擇?

當然,這個新的選擇,也許會醞釀極大的風險,它極可能會像隋煬帝一般,最後讓這天下變成一個巨大的火~藥桶。

兩個兒子,秉性不同,無所謂好壞,終究手心手背都是肉。

在後世,人們總將李世民在兒子的選擇上,視作是維護自己統治的權術。

可實際上,他們還是太小看李世民了!

一個常勝不敗的帝王,在位期間掃清了一切敵人,軍中充斥了關於他的傳說;

所有的將軍幾乎都是被他提拔起來,百姓們在當時對他敬若神明,這樣的一個皇帝,會忌憚自己的兒子?

說的再難聽一點,他李承乾或者李泰,配嗎?

李世民有著更深沉的考慮,這個考慮,就是大唐的國體。

大唐的國體,本質是沿襲了隋朝,雖是皇帝換了人,功臣變了姓氏;

可本質上,統治萬民的,還是這麼一些人,從來沒有改變過。

甚至再把時間線拉長一些,其實大唐和大隋,再到北周、北魏、西晉,又有甚麼分別呢?

李世民知道,沿襲這樣的國體,是可以讓大唐繼續延續的;

只是能延續多久,他卻無法保證,他最怕的就是二世而亡。

內心深處,他希望大刀闊斧地改革,只是現在天下剛剛安定,人心還未完全依附,百姓們對於李唐,並沒有過於深厚的情感。

江南還懷念著南朝那些美好時光,關東計程車族們只要把持著自己的利益,無論誰來做天子,他們並不會覺得有甚麼不妥。

在這種情況之下,只能選擇穩定,做出讓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