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初年,他還因為吞併周邊土地被出首,差一點被錦衣衛逮拿進京,後來還是朝廷體恤老臣,那時候他為朝廷打了好幾仗,戰績都不醜,朝廷大佬覺得,就這樣把一個戰將給拿問了,不划算,故此,高高舉起板子,卻輕輕落下,只是把他戰功的封賞給剝奪了。

彭德軒今年五十多歲,那時候他才三十歲出頭,正是野心勃勃的年紀,也正是那時候,他才真正明白,土司相對於朝廷,是多麼地微薄弱小。

朝廷倚重你是一回事,可你若是以為朝廷離開了你就玩兒不轉了,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今年邸報上登了朱紈提督閩浙,他就動了心思,之前朱紈做四川兵備副使的時候,和他打過交道,這在大明朝官場,潛規則就認定,雙方有互相提攜的義務。

於是他便攛掇南贛巡撫周良臣,說,撫臣何不給朝廷上書,往浙直抗倭。

周良臣之前因為被致仕的文官打秋風,銀子給少了,被人暗中嘲笑到底不是正經的進士出身,不懂規儀,把他給氣得,心說,老子是因為出身而不懂規儀麼?老子只是沒銀子。

這時候永順土司說的話,就被周良臣聽到心裡面去了,是啊!浙江,南直隸,都是膏腴之地,人多綺麗,必然不能打,我帶三千土兵,想必就能縱橫,閣臣(注:這裡指夏言夏閣老)必然為我表功。

他沒想到的是,他的奏章還沒到京城,夏言已經被嚴嵩給拱倒了。

幸好,嚴嵩雖然是歷史上出名的奸臣,但奸臣未必不是能臣,就讓他自籌糧餉,往浙直抗倭。

周良臣一看,自籌糧餉,整個人都不好了。

要知道,大明的土兵能打,這是出名的,可朝廷也沒虧待他們,史載【土兵月給餉銀三兩六,米三斗六】,要知道,關寧軍月餉才一兩多,九邊普通兵丁更是隻有五錢多一點的銀子,考慮到九邊糧食不足,實際上這個銀子還要再打折。

這麼貴的軍餉,所以說,能打是有原因的。

當然,土兵的餉銀,往往是朝廷給一半,民間自籌一半。

周良臣一看,這口氣,意思是朝廷不給,要我自籌?

他那一口心氣,頓時給打退了半截。

彭德軒一聽,也縮回去了,難道要老子自己掏錢不成?

即便自帶乾糧報效朝廷,也不是這麼個報效法啊!

他要是自掏腰包,出五千土兵,豈不是說每個月自己要掏出去一萬多兩銀子?

幸好,周良臣還是有點精氣神的,一咬牙,不就是自籌糧餉麼!老子幹了。

這,便有了南贛巡撫帶三千土兵五千壯勇營入建寧府之事了。

這八千兵到了建寧就走不動了,為何?建寧太繁華了。

建寧對於這八千土兵來講,就是康飛那個時代本山大叔說的【去一趟大城市鐵嶺】,那叫一個眼花繚亂。

康飛覺得建寧不咋樣,那是因為他出身在揚州,這年月的揚州,就是五百年後的魔都。同樣,卞狴犴也覺得建寧不咋樣,他家出自泉州,泉州自唐朝開始,那也是數得著的繁華地方。

南贛巡撫周良臣出身倒是不錯,可是,他不可能把自己家的銀子拿出來補貼公家吧!只聽說有【公車私用】的,你見誰【私車公用】的?

他正在跟建寧知府扯皮,要籌集糧餉哩!

南贛那邊彭德軒看大軍出去這麼久也沒人回來,心說,撫臣到底家世不凡,還是有門路的,不如我再帶幾千人馬去打打秋風。

這個時候,已經秋收完了,永順土司那地方也不是什麼膏腴之地,剛打完糧食,出去莽一波,掙點養家銀子,這個很合理。

故此彭德軒就說,老爺我思念幼子,準備去看看兒子,你們誰同老爺我一起去?

手下一聽,俱都大喜,老爺真是惦記著俺們,想著帶俺們出去苦銀子……一個個爭先恐後,又湊出五千土兵。

還是彭德軒看不下去,說,你們這幫傢伙,吃相太難看了,上次誰家出了兵丁的,這次不許去了。

土兵們也不難為情,給朝廷做僱傭軍那麼多年了,吃朝廷都吃習慣了。

就這麼又淘汰下去兩千人,彭德軒帶著三千土兵,跟上了南贛巡撫的步伐,今日剛到建寧。

他五十多歲了,前頭有個大兒子,但是那個兒子身子單薄,眼看著不是一塊當宣慰使的料,老兒子雖然年輕,但是又蠻又橫,在彭德軒看來,嗯!此子類我……不成想剛看見思念的老兒子,就是老兒子在吃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