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撞到了?耍甚嘴皮子。你這老土鱉,就是占人家便宜。”

“姑娘,我沒佔你便宜啊。天……天地可欠。”佛郎機人的南直隸官話本就蹩腳,這一著急,舌頭都大姐了。

“欠你孃親。”

“姑娘,有話好好說,不要爆粗口,會教壞孩子的。”說著,佛郎機人倒開始淳淳善誘起來了。

乖官是左望望右看看,心想這廝居然有點only you。

“教你孃親。”胖女人仗著周圍人起鬨,倒是撒潑起來。

乖官看兩人走勢不對,命令般說道,“停。好好解決。”

“我是想跟這位姑娘好好商量的,可是,她卻無理取鬧,在此,拉扯半個時辰了。”

“老孃跟你拉拉扯扯?拉你孃親啊。”胖女人正繼續用油膩的飛沫進行濺射攻擊。

不過,乖官這時卻沒聽胖女人說話。看著佛郎機人一臉愁眉的樣子,突然反應過來,“等等,你叫什麼?”

“在下,利瑪竇。”佛郎機人有點不解。

而聽完這名字,乖官下意識便思考起來,一邊用手摩挲著自己沒毛的下巴。突然腦殼一亮,“臥槽,利瑪竇!”

利瑪竇,義大利的天主教耶穌會傳教士、學者。明朝萬曆年間來到中國傳教。其原名中文直譯為瑪提歐·利奇,利瑪竇是他的中文名字,王應麟所撰《利子碑記》上說:“萬曆庚辰有泰西儒士利瑪竇,號西泰,友輩數人,航海九萬里,觀光中國。”利瑪竇是天主教在中國傳教的最早開拓者之一,也是第一位閱讀中國文學並對中國典籍進行鑽研的西方學者。(以上度娘)

其實呢,要說這利瑪竇,首先要說說西學東漸,也就是西方社科、科學等往東土大唐傳播,主要有三個時期,這第一個時期,便是利瑪竇為代表的翻譯事業的興盛,後面兩個時期,便是清初以及二十世紀初了。

這時候31歲的利瑪竇才到中國幾年,看到鮮花著錦的大明朝,自然是仰慕,倒是認真學習了朱夫子的“四書”,當然,也學到了一口蹩腳的南直隸官話。

乖官這時候就在想,要將此人收入囊中,到時候,利用他中西兼得的優勢,把西方正在進步的科學乃至科學理論普及到大明,最好把這個時期先進的西方軍事訓練,戰陣技術等引入我大明。希望透過西學的流入,稍稍改變大明人的思想。畢竟,外來的和尚好唸經。

話說,自明武宗正德以來,也就是十六世紀以來,歐洲大陸戰爭頻仍,軍事技術也在不斷革新,火器開始使用並普及,逐漸出現了西班牙體系的大方陣,荷蘭體系,瑞典體系等,西班牙大方陣這時候還是長矛兵佔主要地位,而後火器逐漸增多,以至於最後刺刀出現完全取代了長矛。這時候,連騎兵衝鋒都是帶上火槍,衝到跟前二話不說先放上兩槍,當然,要說這效果多好,也不見得,但是西方的統治者們確實在不斷探索進步。譬如,後世的花旗國海軍,航母遊弋四大洋,中東,亞太全部都在其威懾範圍,但是噴氣飛機上航母,也經歷了長期探索和慘重損失,彼時,花旗國海軍飛行員出勤前,都要留下遺言,實在是因為事故率太高。

而在十六世紀,西方的騎士老爺們也非常痛恨火器,認為一幫鼠輩躲在長矛溝壑後面,只是打了幾發鳥槍,就讓他們吃盡了苦頭,而且情況愈演愈烈,而這一切都讓尊貴的騎士老爺們的臉面盡失。不過,俗話亂世出英雄,西方的統治者們也在不斷革新著騎兵的戰陣體系。此時的西方,正在文藝復興的勢頭下逐漸加速,再過兩百年便把天朝遠遠甩在身後了。

當然了,這時候的大明還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沒有之一。不過,太祖皇帝定下的統治體系已然落後,而孔孟一派傳下的所謂[法先王]的思想,讓文人仕宦動輒便祖宗家法言事,就像乖官一般,想要做點事,一幫人在後面扯後腿,認為祖宗家法不可動,其實,掰開揉碎了說,到底是體系已成,利益格局已定,要打破現在的利益格局,必然如顏山農所說,下猛藥,醫痼疾,方能施為。有時候,筆者在想,如果《荀子》中[兼法后王]等思想成了社會的主流思想,會是如何一般光景,只是可惜了,[性本惡]三個字太過粗暴,一拳便撂倒了無數老師傅,以至於荀子思想雖然是孔門正傳,卻長期不受重視。

乖官這時回過神來了,看著利瑪竇的眼神不免多了一絲狡獪。乖官已經在盤算著讓利瑪竇做牛做馬了。

“喂,大官人,別光顧著發呆呀,我被欺負了,您要給我做主啊。”胖女人說著,陷到肉裡的眼睛不停在乖官身上游移。看得乖官有些發怵,實在是,這胖女人長得太科幻了。只是,這[大官人]的稱呼不好吧,乖官便腹誹到,就算我是西門慶,你這長相,就算吃一頓還我漂漂拳,也不能變成潘金蓮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