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夫是萬曆四十七年成己未科莊際昌榜榜眼,先後歷經了萬曆、泰昌、天啟、崇禎和弘光五朝。”

“那好脾氣的皇帝見多了,就沒有不被我罵急眼的!”

好傢伙,伱還挺自豪咋地?

不過,張順也沒有想到,這老傢伙資歷還挺深。

先前我們說過,明末萬曆四十七年大名鼎鼎的莊際昌榜出了一大隊風雲人物。

比如洪承疇、孫傳庭、袁崇煥、梁廷棟、馬士英、丁啟睿、何騶吾、吳阿衡、楊文嶽、薛國觀等一大堆明末名臣皆出自此榜。

然而,此榜的狀元莊際昌卻因為卷面刮補,遭人指責,憤不受職,迴歸故里,反倒讓榜眼孔貞運成了這一榜的進士之首,並安穩熬進了內閣。

如此以來,這傢伙身兼直臣、孔聖人之後以及同榜第一人三重身份,地位確實非同小可。

張順想到此處,猶豫了一下,見左右無人,這才低聲道:“孔先生,你也知道,這陛下也當不了幾日了,你何不讓讓他?”

“當不了幾日了?”孔貞運聞言目光一凜,隨即冷笑道,“果然,你也忍不住要做曹操了嗎?”

“話不要說的那麼難聽!”張順聞言苦笑著搖了搖頭,解釋道,“到了我這個身份地位,其實有他不多,沒他不少,當與不當,本在兩可之間。”

“只是我忍得住,恐怕我麾下的將領忍不住;我麾下的將領忍得住,朝中的大臣忍不住;朝廷的大臣忍得住,天下的百姓忍不住!”

“不得已,我也只好揹負這一世罵名了!”

俗話說:名不正言不順,言不順事不成。

張順欲大刀闊斧推行自己的政策,自然第一步就要破除前朝的一切陳舊勢力。

而要破除前朝的陳舊勢力,首先就要“正名位”,也就是徹底否定前朝的合法性,這才能夠建立新朝改革的合法性。

如果沒有這個魄力,那麼自己什麼時候都不能理直氣壯的推行自己的政策。

“哦?”孔貞運聞言冷笑一聲,開口道,“你說的倒好聽,到頭來還不是操莽之輩,懿溫之徒?”

“操莽也好,懿溫也罷!”張順搖了搖頭,昂首挺胸道,“若不如此,本王如何號令天下!”

“本王若不能號令天下,又如何治國平天下,為萬世開太平!”

“就你?為萬世開太平!”孔貞運聞言不由大笑起來,甚至把自個的鼻涕都笑了出來。

“沒錯!”張順好像沒有看到他的嘲笑一般,正色道,“如今之天下,正處於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

“設使天下無我,三百年後乾坤顛倒,華夏衣冠盡失,聖人道統斷絕,天地必遭大劫!”

“此話怎講?”孔貞運驚疑不定的看了張順一眼,看他不似說笑,忍不住問了一句。

“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累土,故而聖人能見微知著,睹始知終!”張順不由笑道。

“自明成祖遣鄭和下西洋以來,海貿日盛,遂有遠西之人,不遠萬里至我中國。”

“聖人云: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彼遠西之人,既能至我中國,亦當能至天下。若是假以時日,必勝我以富足,強我以刀兵,先生以為然否?”

“若果然如此,聖人當於遠西出矣!”那孔貞運雖然並不明白張順的擔憂,不過對先祖孔聖人周遊列國之事卻極為熟悉。

大家都是一個鼻子兩隻眼,一個腦袋兩隻手,誰還比誰聰明?

假設一個國家能夠不斷地汲取許多地方的智慧,那麼它最終強大起來,可想而知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