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二章 張順的決斷(第2/2頁)
章節報錯
若想救援東江,陸路不通,只能組建水師,走海路支援。
然而,水師的建立亦非三五日之攻,那麼對義軍來說,最快的辦法就是接收大明水師。
這主薄李明忠已經給張順指出了兩條路子,一條是接收大明的天津水師,一條是接收大明的登萊水師。
若是兩者齊聚,那自然是極好的。
如果不成,至少也要拿下天津水師,這樣也不至於在東江鎮被圍攻的時候,束手無策。
只是現在已經八月下旬,距離皮島附近結冰只有兩個月功夫,還來得及嗎?
想到此處,張順又仔細詢問了東江鎮計程車卒訓練、物資儲備、軍械修葺、工事修築等情況。
兩人談了大半天,直到這個時候,李明忠這才試探的問道:“東江缺馬,難以馳騁,不知.不知殿下可否援助一二?”
“戰馬,本王雖然也緊缺的厲害,倒也能抽調一二!”張順聞言皺了皺眉頭道,“但是,如今當務之急是東江鎮如何渡過這個冬天!”
“你也知道,若是陸地鏖戰,莫說多鐸小兒,就是洪太親自,照樣兵敗身死。”
“只是這水師一途,倉促之間,難以齊備,實乃令人憂心之事!”
“殿下,你這是同意救援東江了?”那李明忠聽了張順這話,頓時熱淚盈眶,不由連忙又確認道。
“不怕實話告訴你,救本王是一定要救的!”張順冷笑道,“那後金國既然敢與本王爭雄,就應該有被本王大軍犁庭掃穴的心裡準備。”
“本王不但準備保住東江,還要開拓金蓋復海四地。”
原來這幾日,張順除了玩女人之外,還仔細檢視了明廷關於東江鎮的疏犢、資料。
他身為一個後世來客,對海洋的認知明顯要超過這個時代人一大截,所以他立馬發現了東江鎮的戰略價值。
從內地通往遼東,歷史上大致有平岡道、無終道、盧龍道和濱海道四條通道。
其中平岡道出古北口,然後向東北切入“老哈河”河谷,與盧龍道交匯一處,向北抵達赤峰一帶。
而盧龍道則出喜峰口,然後向北和平岡道交匯。
無終道則是出薊鎮,然而沿著青龍河和大淩河河谷北上,最終抵達後世朝陽一帶。
而濱海道就是如今的遼西走廊,出山海關,走秦皇島、寧遠、錦州一帶北上。
而在這四條通道之中,除了濱海道較為平坦寬闊以外,其他三條道路崎嶇,僅能通人馬,不能行車。
這也是明金二國不得不在錦州、寧遠、山海關一線反覆死磕的原因。
雙方的通道就這幾條,當面鑼對面鼓,只得名牌打天下,故而很容易陷入僵局。
對義軍來說,如今遼東鎮和山海鎮已降,基本上初步建立了遼東防線,好像已經無憂。
然而,以騎兵為主的後金透過盧龍道、平岡道,甚至更為遙遠的草原道反覆入關,告訴張順事情沒有那麼簡單。
多年的軍事經驗告訴張順,打仗最忌諱一條道走到黑。
而後金在錦州一帶和明軍對峙的同時,還能利用騎兵“入關”騷擾,這告訴張順這條防線的側翼出現了極大的漏洞。
如果自己依舊按照明軍方案防守下去,說不得就會成為崇禎第二。
故而,在打下京師以後,張順一直在思索打破這個被動局面的關鍵點。
直到東江鎮映入眼簾,張順這才恍然大悟。
俗話說:北馬南船。既然後金有騎兵優勢,而中原政權卻掌握著水師優勢。
後金可用依靠騎兵“入關”,自己又如何不能依託水師威脅其腹地?
想到此處,東江鎮的地位在張順心中愈發重要了起來。
無東江,則薊遼難守;無東江,則薊遼難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