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封舟到了?”

“封舟到了!”

“這……這怎麼可能?”張順覺得此事簡直不可思議。

那麼大一艘“巨舶”,就這麼一路沿海開過來了?

“經過問詢操船的水手,據聞此船出使琉球以後,由於損壞較大,朝廷又沒有專款修復,故而一直停泊在長樂港內。”高起潛不由回答道。

“以奴才計之,定是此船非同小可,福建上下輕易不敢使用,又無修復款項,故而拖延至今。”

“恰巧陛下下詔,他們便把這個‘燙手的山芋’丟了過來。”

“這是燙手的山芋?”張順聞言哭笑不得,同時也對明末的官僚作風有所瞭解。

說白了,就是這個船固然很珍貴,但是一則修復要錢,錢從何處?

二則,一旦修好了,朝廷調走怎麼辦?

即便朝廷不調走,哪天想起來問起此事,追究自己一個擅用之罪,豈不是得不償失?

既然修好了,對自己只有壞處,沒有好處,這艘巨舶自然只能停留在港口之中。

剛巧“陛下”來詔,眾人巴不得早點把這個船開走,省得每年維護也要花一筆費用。

其實,這事兒的真實情況,倒也和高起潛猜測的也大差不差。

原來在出使琉球的杜三策、楊倫等人返航之際,遭遇到“颶風”,折了主桅,隨風漂流,萬幸折回了福建。

眾人完成使命,自然回京覆命,但是這封舟就滯留在福建。

彼時,福建沿海海患嚴重,面臨著大盜劉香、鄭芝龍以及佔據了臺灣的荷蘭殖民者的威脅。

前後兩任福建巡撫,不是沒有考察過此船,產生將其改造成戰船的心思。

奈何一則這封舟巨大無比,不利於近海操縱,二則斷了主桅,難以修復。

之所以難以修復,是因為這主桅材質非同小可,乃是採用陝西所產金絲楠木為之。

這金絲楠木屬於大喬木,“高者十餘丈,粗大數十週”,具有“水不浸,蟲不蛀”,不易開裂、不易變形等特徵,故而是理想的建築材料。

像明代宮殿柱、梁等關鍵結構,常以此為材質。

也正因為金絲楠木有如此大的優點,當初張子舟造封舟之時,徵發萬餘人,才將其由陝西秦嶺一帶運往福建造船。

如今出使琉球使命已畢,福建巡撫哪裡有本事徵發丁壯,再度千里迢迢運輸木料,故而只能空對著偌大一個封舟,望洋興嘆,這才有了封舟北返之事。

“陛下,天津造船廠廠長張子舟求見!”就在張順和高起潛兩人分析封舟北返之事之際,早有太監彙報道。

“哦?快,快快有請!”張順當然知道為什麼他這個時候求見,不由連忙下令道。

“殿下,殿下,這真是喜事啊!”張子舟一進殿,顧不得施禮,就興奮的開口道。

“既是喜事,也需藉助愛卿之力!”張順也笑了。

平白無故,得了一艘大船,這當然是一件喜事了。

“殿下,微臣親自上船考察過了,這封舟儲存極為完好,除了大桅斷折,索具多有斷裂之外,幾乎無甚損傷!”說到這裡,曾任督造的張子舟對此也頗為自豪。

“好,都是愛卿督造的好啊!”張順見狀,不要順水推舟,誇讚了張子舟一番。

那張子舟推辭一番,也就生受了。

他這才笑道:“本來有一樁事兒最為難辦,就是這大桅。這大桅長十丈,以金絲楠木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