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三章 潞王稱帝(第1/3頁)
章節報錯
“周王稱帝,還要本督前去救駕?”右督師楊嗣昌一臉驚愕的望著漕運總督兼鳳陽巡撫朱大典。
“是啊,這是‘詔書’。”朱大典伸手遞給楊嗣昌一副文書,一臉便秘的苦笑道。
“‘詔書’?什麼詔書,先帝屍骨未寒,吳牲、陳永福二人怎敢如此大逆不道!”楊嗣昌臉都快氣綠了。
雖然說楊嗣昌這個人氣量偏狹,但是幸好朱由檢也是,王八看綠豆又對上眼了,換做這個時代的說辭,這叫作“知遇之恩”。
故而,當京師陷落、崇禎殉國的訊息傳來之時,楊嗣昌真是痛不欲生,幾欲追隨其於九泉之下,好歹被朱大典勸住了。
原來自廣平府、順德府戰敗以後,楊嗣昌、朱大典本來向京師退縮,不意洪承疇又轉攻臨清。
那臨清不僅是四大運河重鎮之一,更是山東的門戶。
臨清一失,不但南北運河斷絕,濟南府更是危在旦夕。
萬般無奈之下,楊嗣昌、朱大典二人又只好分兵兩路。
一路退守冀州,一路前去救援臨清。
什麼都想要的結果,自然是什麼都得不到。
京師沒有能夠救援城,臨清也沒有能夠守得住。
等到京師、臨清俱失,兩人只好合兵一處,退守濟南。
這濟南即是山東首府,又是德王府駐地,十分緊要,故而這兩人片刻也不敢輕離。
只是這兩人哪裡想得到,就這天下紛亂之際,那吳牲冒天下之大不韙,公然擁立周王稱帝。
“怎麼辦?要不要咱們......”朱大典向德王府方向示意了一下,“要是還不成,咱們還能問詢一下衡王的意見!”
衡王府正在山東青州,距離濟南府也不甚遠。
“不成,不成!”那楊嗣昌怦然心動了一下,連忙掐滅了這個念頭。
他搖了搖頭道:“若是人人爭相稱帝,豈不是遂了‘順賊’心意?”
“那怎麼辦?難道我們就任這吳牲、陳永福兩個小人在我們頭上拉屎撒尿不成?”朱大典眉頭緊皺道。
“當此之際,我們當戮力同心,共抗‘順賊’。“楊嗣昌深明大義道。
“周王雖賢,不當立,當立者當為潞王朱常芳。”
“朱常芳身為明穆宗之後,本系帝支,又頗為賢明,當為天下主!“
楊嗣昌只這幾句話,頓時說的朱大典眼睛一亮。
他們這些人對“禮法”知之甚詳。
按理說,有嫡立嫡,無嫡立長,如今帝系當出自明光宗一脈。
奈何光宗只有天啟、崇禎二子,而崇禎之子如今又下落不明。
那麼要想在其中選擇,必須上朔到明神宗萬曆一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