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五章 瑗公(第2/2頁)
章節報錯
“大膽,竟敢辱罵舜王”左右見狀就要上前,尋一塊破布堵住這兩人的嘴巴。
“堵不如疏!”不意張順向士卒擺了擺手,然後向陳子龍、夏允彝二人笑道,“難道本王說的不對嗎?”
“爾等下奪民脂民膏,上欺君王良心,難道只憑一死,以為就能贖清自己的罪過嗎?”
“胡說八道,胡說八道,堂堂舜王,竟如此蠻不講理?”陳子龍、夏允彝聞言根本不服氣,反倒冷笑了起來。
“本王蠻不講理?”張順冷笑道,“那我就給你們講一講道理!”
“江南富庶甲天下,不僅不交商稅,還屢屢亂政抗法,以至於國家財政艱難,有諸?”
“江南士人輩出,本當為天下先,不意卻拉幫結派,黨同伐異,不以國事為重,以致黨爭愈發激烈,有諸?”
“江南大族,富甲天下,所居之所,園林庭院;所到之處,前呼後擁。所蓄養奴僕,數百數千不等,任意打罵凌辱,有諸?”
“爾等抗稅,以斷朝廷財源;蓄奴,以斷朝廷兵源;黨爭,以亂朝廷之政。”
“其禍國殃民之害,遠愈昏君奸臣、建奴流民,卻一個個又把自己打造成國之脊樑,妄談忠義,豈非可笑乎?”
“你你.”張順這一席話,只說得陳子龍、夏允彝兩人啞口無言,半晌說不出話來。
然而,張順還不放過他們,又繼續質問道:“爾等口口聲聲,自稱忠義,建奴入侵,遼東慘遭殺戮之時,爾等在哪裡?”
“西北赤地千里,流民無以為生,不得已揭竿而起,爾等在哪裡?”
“天下又傾覆之虞,士民有兵戈之難,海內鼎沸,群賊四起,爾等又在哪裡?”
“本王自孟津揭竿而起,為民請命,內束虎豹,外拒豺狼,天下贏糧而影從,短短四五載,便克京師,破韃虜,威震天下,四方漸安,然後方敢稱英雄,奢談忠義。”
“爾等蠅營狗苟,上不思報國,下不思黎民,如何稱不得‘平時袖手談心性,臨危一死報君王’?”
張順心有所感而發,氣勢如虹,只這一席話把那陳子龍、夏允彝兩人說的神情呆滯、囁嚅難言。
這江南士子,雖然說大半“皮厚”,“於君親一毫無情”,但是終有一些“皮薄”之人,比如這陳子龍、夏允彝兩人便是。
特別是夏允彝,在所著《倖存錄》中,主動拋卻“門戶之見”,較為客觀的記述了“國家之興衰,賢奸之進退,虜寇之始末,兵食之源流”。
連被東林黨一干人等唾罵不已的馬士英,在他這本書中也得到了較為客觀的評價,以至於被許多東林黨和復社人氏貶稱為“不幸存錄”。
且不說張順如何,且說這兩人被士卒關入監牢之中,沉默了良久。
突然,這夏允彝開口道:“人中,難道我們真的錯了嗎?”
“瑗公,你什麼意思?”陳子龍皺了皺眉頭,質問道,“難道.難道你真的為此賊所惑?”
“雖是一面之詞,卻正切中我朝要害!”夏允彝搖了搖頭,指出其中關鍵道。
“這是啊!”陳子龍猶豫了一下,也不由喟然長嘆道,“天生如此大才,國家而不能用,此朝廷之失也!”
“恐怕.恐怕我朝是用不起啊!”不意夏允彝聞言卻又搖了搖頭,苦笑道。
“像殿下這般人物,豈是熬得了科舉,忍得住打罵之人?”
無論是走科舉之路,還是以軍功進階,以張順之能,豈能在其中蹉跎歲月?
恐怕張順等得起,那大明也等不起了!
想到這裡,夏允彝突然開口,向外面喊道:“我要見舜王,我要見舜王!”
“夏兄,你.”陳子龍聞言不由愕然,說好的氣節呢?
“是時候結束這場無聊透頂的戰爭了!”不意夏允彝卻搖了搖頭道,“人患病,求良醫;國患病,求良相。”
“如今舜王為醫,得其症狀,正是用藥之時,又何疑耶?”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