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三章 報紙(第2/2頁)
章節報錯
如果果然辦一份江南旬報,那麼第一刊頭版自然是“復社在常州召集春秋大會”,描述今日“盛景”。
次版則是“舜王蒞臨春秋大會”,並發表講話。
三版則是“烏龍會在蘇州太倉發動起事,堅決發對蓄奴行為”。
底版則是“廢奴一事,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透過此物,在春秋大會的基礎上徹底引爆輿論,讓蓄奴之事成為人人喊打的行為。
“不錯,不錯,張先生舉一反三,實在是難得的大才!”張順聽了張採的理解,不由交口稱讚道。
正所謂:俠以武犯禁,儒以文亂法。
能夠一口氣整合幾十個不同的學社,建立復社,風頭之盛,幾乎已經蓋過了大名鼎鼎的東林黨的“二張”自然並非浪得虛名。
在兩人在如何操縱輿論、利用輿論上,天生有一手。
張順已經能夠想象的到,這旬報一出,將會如何徹底引爆江南的輿論,如何把“廢奴”之事引向高潮。
“殿下,此事不妥!”然而,就在張順和張採談的入巷之際,錢謙益突然插話道。
“正所謂:三人成虎!此等利器如果不能掌控於朝廷之手,吾恐……吾恐必為小人所利用!”
“這……”張採聞言如同三伏天當頭澆了一盆冷水,頓時也清醒了下來。
“殿下,茲事體大,恕草民不能……”
“哎,以挫宋之醜,猶知不以言獲罪,本朝尚不如哉?”張順笑道。
“只要合情合理合法,什麼都可以談,什麼都可用說嘛!”
“理不辯不明,事不說不清。防民之口,甚於防川。不要怕人說話,天塌不下來!”
張順來自於後世,經歷過了許多,自然也明白了許多。
相對於密室政治,民主政治,是社會的一大進步。
而民主政治的一大前提,就是允許人發表自己的觀點,然後相互辯駁中形成共識。
你可以辦報,他也可用辦報嘛。
有什麼問題可用當面提,當面駁,不要背後偷偷搞小動作。
依照張順自己的對這個時代的瞭解,明朝自建國之初發展到現在,已經大致形成了盤根錯節的以下幾個利益集團:
後金蓄奴軍事集團、九邊軍鎮集團、義軍起義集團、北方農耕集團、江南士商集團、武裝海商集團、皇親勳貴集團以及西南土司集團。
他們之間利益和訴求各不相同。
有的固然需要堅決打擊,有的則需要大力扶持,而有的則需要不斷的修建歸正。
然而,如此繁瑣而又錯綜複雜的關係,張順自認能夠壓制住一時,壓制不住一世。
典型的例子就是鄭和下西洋,這固然讓大明攫取了極大的利益,卻也因為皇室壟斷了大多數利潤,最終如同曇花一現一般,無疾而終。
故而思來想去,張順認為如果真正想讓整個社會發生進步,唯有社會輿論,讓各個利益集團各抒己見,徹底形成一些社會共識,才是長治久安、社會發展的最好辦法。
就以當前的江南士紳集團為例,蓬勃的工商業發展,正是這個社會所需要的,也是走向資本主義開啟工業化的重要前提。
而江南各自奢靡之風以及各自怪現象,更是社會經濟極度活躍的主要表現。
然而,蓄奴卻不是。
這一行為不僅是社會的倒退,更是將江南社會的繁榮建立在許多奴隸的痛苦之上。
歷史證明,這樣的資本主義是行不通的,是註定要失敗的。
所以,他這才希望用一場有序的思想風暴,徹底解決這個時代的思想枷鎖問題,為開啟真正的新時代做好充足的準備。
請大家評論時手下留情,這一章有點敏感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