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八章 張溥的決心(第2/2頁)
章節報錯
“又觀其習性,素以好色聞名。然婢女不過三人,每餐不過兩菜,可謂簡矣!”
“吾又與其言天下之事,殿下又云‘畜人為奴,與牛馬同,不仁之至也’,與你我主張相差彷彿。”
“此人可引之為援,而不可為之敵。”
“若我等率復社投之,必能匡扶天下,申我等志氣!”
“天如,君擇臣,臣亦君。”張採聽到這裡,不由嚴肅道,“你想投靠舜王,我這裡倒沒什麼,其他人可能也就罵你幾句。”
“可是你居然想鼓動整個復社投向舜王,你知道你會面臨著多大的壓力嗎?”
“我知道,可我不想眼睜睜看著我親手建立的復社走向滅亡!”張溥聞言沉默了片刻,這才開口道。
“這一次,我走訪了‘闖王’、‘舜王’,也見識了南京城外戰火遺存,這才明白了一個道理。”
“什麼道理?”張採奇怪道。
“咱們就像那蔓藤,人家就像那大樹。無論那蔓藤長得如何茂盛,終須纏繞在人家大樹上面。”
“就像咱們倆想‘平等待人’,連一個奴僕出身的張嶢都無法收入門下。而舜王想‘廢奴’,卻只需一紙文書,便能引得天下大震。”
“何也?人家有兵有槍還有理,咱們怎麼敵得過人家?”
“如果咱們聯手,就不一樣了。”
“柔可以克剛,弱能夠制強。現在他固然能夠制住咱們,他日咱們未必不能制住他!”
“天下非一人之天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到時候即便是堂堂舜王,又能怎麼樣呢?”
“你想的倒挺好,可是你覺得那些人會跟著你走嗎?”張採聽到這裡,不由苦笑了起來。
原來明代自建國以來,只因儒士多從蒙元作威作福,不以從胡為恥,故為朱元璋所鄙、所忌,便建立了一套“挾制”士大夫的手段。
比如非軍功不得封侯,再比如建立廠衛、詔獄,以及常常用來羞辱臣子的廷杖。
這一切隱隱約約都昭示著一個事實,明主對士人的態度就是以“奴婢”蓄之,對他們以敵視和羞辱為主要手段。
故而明代計程車風也表現為乖戾、偏狹,士人亦具有“激昂好為已甚”、“有聞則起,有諫必爭”、好攻訐毀先賢等特徵。
所以張採才提醒張溥,別看你現在譽滿天下,一旦做出他們不喜歡的時候,很快就會被人口誅筆伐、謗毀天下。
當然實際上,明代士風如此乖戾,除了所謂的君主的態度以外,更多的是明代社會大發展以後,社會向扁平化、平民化、商業化發展,進而引發了儒學觀點和社會相觸的必然結果。
這些士人一方面深受傳統忠孝節義的束縛,無法反抗現有的封建體系。
另一方面又深受所謂資本主義萌芽的現實影響,難免產生了各自奇奇怪怪的心思出來,繼而形成了“乖戾”計程車風。
“欲成大事者,豈可瞻前顧後?”不意張溥聞言毫不畏懼,反倒笑道。
“我欲再度召集春秋集會,舌戰群儒,以辯是非!”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