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六章 討逆檄文(第1/2頁)
章節報錯
“什麼,福王被燒死了?”朱聿鍵望著跪在地上的周延儒、盧九德二人,不由心底一顫。
狠,太狠了,堂堂福王世子,大明王朝“第一順位繼承人”,就這樣被人活活燒死了,難免讓唐王系出身的朱聿鍵生出兔死狐悲之感。
“陛下,陛下你有所不知啊!”那周延儒不由失聲痛哭道,“那楊嗣昌為了獨霸朝綱,操弄權柄,不但公然違背祖訓,更是視諸王為眼中釘肉中刺,欲圖之而後快。”
“那福王何辜,竟被其活活燒死。如今臣一閉上眼睛,烈焰騰騰,歷歷在目;慘叫之聲,不絕於耳。”
“何以至此耶,何以至此耶!”
那周延儒哭的傷心,朱聿鍵也聽得流淚,只有熊文燦一人眉頭緊鎖:“陛下,當今是大爭之世,過早的暴露自己的目標,恐非善事!”
“可是,若坐視堂堂天潢貴胄為人所戮,豈是王者所為?”朱聿鍵聞言不由反問道。
“這”朱聿鍵此話一出,熊文燦頓時無言以對。
這個時代講究個君君臣臣,無論這朱由崧是不是一國之君,卻也是皇家血脈,正經親王,如今竟然遭楊嗣昌橫加屠戮,朱聿鍵若是坐視不理,自然也說不過去。
原來這熊文燦自任內閣首輔,掌控兩三萬兵馬,自度能夠把朱聿鍵掌控在手中。
只是他萬萬沒想到朱由崧死後,福王系殘餘勢力竟然會投靠朱聿鍵。
這周延儒曾擔任過閣老,身份地位非同小可。
一旦他加入唐王一系,自然會削弱熊文燦的權柄,甚至時間一長,鴆佔鵲巢亦非不可能之事。
故而熊文燦表面上大義凜然,反對和潞王係為敵,實際目的卻是試探阻止周延儒和盧九德投到朱聿鍵麾下。。
只是既然朱聿鍵話說到了這個份上,一時間熊文燦也無話可說。
周延儒見狀不由大喜,連忙繼續道:“既然如此,微臣建議陛下檄文一封,責周王、吳甡等人助紂為虐,斥楊嗣昌、朱大典和錢謙益等人以下犯上,弒殺宗室之罪!”
“這難道東林黨也要帶上嗎?”朱聿鍵猶豫了一下,不由開口問道。
按照他的心思,還是儘量分化瓦解楊嗣昌、朱大典與周王一系、東林黨一脈的關係為上策。
只是那周延儒和復社關係頗睦,如今又被吳甡、朱大典等人擺了一道,哪裡還容得下東林黨人?
他不由心思一轉,扭頭向熊文燦笑道:“不知此事,熊閣老是何意見?”
“這”實話實說,熊文燦連周延儒都想攆走,如何肯再放東林黨人過來?
“陛下,那楊嗣昌如此喪心病狂,弒殺宗室,自然少不了東林黨人在其中推波助瀾。”
“如今東林黨全力押寶潞王一系,豈會對我另眼相待耶?”
“好吧,既然如此,那就有勞兩位先生檄文一篇,討伐逆賊!”朱聿鍵猶豫了一下,最終無奈道。
他也知曉,如今能拉攏周延儒、盧九德二人過來,以平衡熊文燦的力量已屬萬幸,如何敢奢言東林黨耶?
而就在以朱聿鍵為首的唐王一系勢力釋出檄文,討伐“不臣”之際,張順自然也沒有閒著。
他也連夜炮製了一篇檄文,討伐楊嗣昌一干人等。
文曰:吾聞天無二日,民無二主。
泰昌、天啟、崇禎既沒,茲有神宗皇帝之子繼承大統,平流寇,逐北虜,效太祖洪武之志,仿成朱永樂之威,垂拱而治,再造中華。
時有楊嗣昌、朱大典等奸賊,裹挾宗室,起兵作亂,萬里神州,生靈塗炭。
念在同為朱氏子孫,朕深盼其改邪歸正,放下屠刀,故不忍刀兵相加焉。
不意爾等如此兇殘,竟抗天兵於一隅,戮太子於一方。
猖狂淫虐,更勝賊寇北虜;橫徵暴斂,不下天啟崇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