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四章 圍城(第1/2頁)
章節報錯
從東京城至白塔鋪不過百餘里,禮烈親王代善者小心謹慎了一段路程以後,眼見黃得功沒有追上來,鬆了口氣之餘,便倍道兼行趕了過去。
於是,多鐸率領兩萬騎兵位於北,代善率領步騎一萬五千之數居於南,將張三百部團團圍在了白塔鋪。
“情況怎麼樣,陛下?”那代善安置完畢士卒,一見到多鐸,便連忙開口問道。
“虧得你來得及時,不然大事去矣!”多鐸不復先前之狂傲,忍不住大吐苦水道。
代善驚問其故,這才知道原來杜度為盧象升所破,如今的多鐸正處於被動局面。
“這”代善聞言捻了捻鬍鬚,略作沉吟道,“以吾觀之,張三百善守,盧象升善攻。殿下攻張舍盧,實非善策。”
“以微臣愚見,當先取盧象升,然後再破張三百,方為上策。”
“哦?”多鐸聞言,不由似笑非笑的看了代善一眼。
張三百善守?是誰在我趕到之前,就被人打了個全軍覆沒?
“呃”代善一看這廝神色,哪裡還不明白他是什麼心思,頓時心中不由又惱又怒,只是又不好表現在臉上,只得隱忍了下來。
那多鐸並沒有看出代善的不滿之色,只是笑道:“禮烈親王誤矣!這白塔鋪如今打了一半,若是棄了去打平虜堡,若平虜堡再不下,豈不是前功盡棄?”
“既然如此,何不專打一處,然後再作計較?”
在作戰史上,究竟是死挺到底,還是及時轉換目標,一直是一個爭議不休的話題。
關羽死磕樊城不克,敗走麥城;曹孟德棄守漢中,天下三分。
有些時候死磕到底是錯誤,有時候輕言放棄是錯誤,有時候無論是死磕到底還是輕言放棄都是錯誤。
問題不在於怎麼選擇,而是在於你能不能完成自己的選擇。
顯然代善認為後金能夠打下“善攻而不善守”的盧象升部,而多鐸則認為後金能夠打下“營壘幾盡”的張三百部。
“既然如此,老臣領命便是!”代善聞言無可奈何,只好暗自裡搖了搖頭。
“嗯!”多鐸聞言滿意的點了點頭,指著義軍營地問道,“‘順賊’火炮犀利,我盾車難以抵擋,為之奈何?”
原來先前後金採取盾車推進的戰術向白塔鋪發起攻擊,每每無功而返。
“這”代善聞言連忙上了高臺,仔細觀望了一番,這才回答道,“陛下請看。”
“‘順賊’這營地看似簡單,實則精妙無比。擊其角,則兩邊皆至;擊其邊,則兩角皆至。又以白塔為耳目,觀我動靜,實在是可恨至極!”
“以老臣之見,當先毀其耳目,然後再斷其四肢,最後剖其心腹可也!”
原來這張三百所立營地,竟是一個四角型簡易稜堡,又以堡內白塔作為瞭望臺,觀察後金動靜。
這樣無論後金從那個方向發起進攻,張三百都洞若觀火。
然後他就可以指揮義軍集中火炮,轟擊前來攻城的盾車兵馬。
這代善雖然不懂得什麼叫稜堡,但是用兵也極為老辣,他一眼就看出來這稜堡的關鍵所在。
“親王所言甚是!”那多鐸聞言仔細一看,果然如代善所言,不由贊同的點了點頭道,“計是好計,只是只是如何毀之?”
你說的倒好聽,可是還得有可行的法子才行。
“殿下你看,‘順賊’這營地以白塔鋪為依託,不過週數裡,那白塔距離城門不過裡許,若是用紅衣大炮抵近擊之,定然一舉而破!”代善伸手指點道。
“哦?”多鐸聞言估量了一下距離,還正如代善所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