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六章 朝鮮練兵(第1/2頁)
章節報錯
“嘚嘚嘚!”一匹駿馬疾馳而過,只見馬上有一名騎士,開弓三箭,三箭正中靶心。
“好!”李定國眼睛一亮,不由拊掌大笑。
雖然此人比不得鎮西將軍陳長梃的本事,不過相差亦不遠矣!
朝鮮國國王李倧亦滿意的點了點頭,向李定國炫耀道:“不知李將軍覺得本王麾下武士如何?”
“好箭法!”李定國不由實話實話道,“不過,我見貴國騎士、武士多習弓矢,為何不曾見演練長矛、大刀等武藝?”
“這......”李倧聞言頓時無話可說。
最後還是由大臣崔鳴吉解釋道:“我國人善射而不善白刃,故而揚長避短,讓天使見笑了!”
“哦?”李定國聞言點了點頭,也不置可否。
實際上正如他心中所想那般,這朝鮮國人又不是奇形怪種,怎麼可能善射而不善白刃?
原來這朝鮮國的前身高麗王朝深受元朝影響,成為大名鼎鼎的“駙馬國”,甚至還一度下達了剃髮易服的命令。
就在這種風尚之下,高麗王朝的軍事技巧也迅速效法蒙古,以騎射為正宗。
以至於後來透過政變上臺,建立李氏朝鮮國的開國君主李成桂的祖父喚作“孛顏帖木兒”,父親喚作“吾魯思不花”,他本人亦精於騎射武藝。
直到朱元璋北伐,進入遼東,高麗還是一個能夠動員數萬騎兵的國家。
甚至到李成桂建立李氏朝鮮時期,官營馬場就有馬七萬匹,這也是朝鮮國當時進行騎射的基石。
然而,時間來到明末,朝鮮國經過大明二百餘年的購買和封鎖,整個朝鮮不僅戰馬難求,就連角弓也只有少數人透過走私獲取。
如今以來,整個朝鮮國的軍備就變成了以極少數弓騎為核心,以大量鳥銃手為骨幹的局面。
這也是為何朝鮮國上下一聽說張順準備為他們選練一支人馬的時候,無不歡欣鼓舞的直接原因。
那李定國倒不知道這許多門道,但是他還記得臨行之前,張順的叮囑:“朝鮮國居於臥榻之側,居心叵測,與蒙古、女真併為邊患。”
“今雖借其力,卻不可貽害子孫。依我之見,亦以一營之數為佳,勿使為中國患!”
那李定國想到此處,便笑道:“貴國精騎,亦不下我遼東鐵騎半分,當可與東虜爭一日長短。”
“奈何數量稀少,即便打今天開始購買戰馬,選練士卒,恐怕也來不及了。”
“依我之見,何不選精騎八百,作為骨幹,另擇步卒二千二百餘人,合為一營,足待明年開春之用!”
“這......那好吧!”朝鮮國國王李倧聞言雖然有點嫌少,不過也能借機一覷義軍兵法,倒也達到了自己的目的。
雙方計較已定,然後不曾想第一步就卡住了。
你道為何?
原來這朝鮮國精騎數量稀少,除了京畿二三百騎以外,餘則皆部署在咸鏡道一帶。
咸鏡道乃是朝鮮國北方軍事重鎮,其民眾原是中國故地,元亡以後,被高麗王朝趁機崛起。
由於其地臨近活在那裡的女真鴨綠江、訥殷、朱舍裡三部,故而民風剽悍,頗多精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