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九章 安內(第2/2頁)
章節報錯
原來明廷曾在這遼陽城中,分別設定了定遼中衛、定遼左衛、定遼前衛、定遼後衛四衛。
而由這四衛出身的衛所將領,則是遼陽勢家的主要源頭。
比如韓氏出身於定遼中衛,而崔氏則出身於位於鳳凰城的定遼右衛,已經投降老奴的祝家出身於定遼前衛,王氏、段氏等族出身於定遼左衛和定遼後衛。
“這這幾家實力如何?”黃得功聞言不由面露為難之色。
這倒不是他不想對祝、王、段等勢家動手,而是擔心其實力過盛,弄巧成拙。
但看這崔、韓兩家,各擁三五百兵丁,如果祝、王、段等家亦是如此,這三家怕不是有千餘之數。
雖然對黃得功來說,他手底下三五千人馬對這千餘兵丁具有著壓倒性的優勢。
但是,怎樣在城外碩託部軍事威脅下,乾淨利索的解決這些人,才是最麻煩的問題。
“祝、王、段三家之中,以祝家最強,其手中共有三四百精銳。”李延庚聞言連忙開口道。
“幸已隨祝世昌降韃,如今不在城中。其餘王、段等家不過個擁百幾十人,皆不足道也!”
“為何這幾家實力如此孱弱?”黃得功聞言一愣,大出他意料之外,忍不住開口問道。
“這”那崔明和韓軒不由相視一眼,猶豫了一下,這才略有幾分尷尬的解釋道。
“將軍本是遼東衛所出身,如何不知這制度早已經敗壞。”
“其屯田淪為各級官吏私業,其旗下軍士淪為將領奴僕。”
“若是還有幾分心氣兒者,還恩養了三五百家丁;想安享富貴者,早已經刀槍入庫、放馬南山……”
黃得功一聽此言,頓時反應了過來。
明太祖精心設計的衛所屯田制度,如今幾乎敗壞殆盡,衛所下軍士和屯田早已經被瓜分一空。
純以經濟論之,養兵養卒,本是一個虧本的買賣。
大片的良田要分給大頭兵,一個個健壯的勞動力,天天要進行訓練,執行軍事任務,“浪費嚴重”。
故而很快明朝的官吏們就發現了其中的“商機”,開始大肆侵佔屯田,奴役士卒。
屯田和士卒是衛所制的根基所在,一旦衛所制崩壞,那麼明軍的戰鬥力下降也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了。
於是,在這種情況下,發展起來的遼東勢族也發生了分化。
像李家、韓家、祝家和崔家這樣的,透過侵吞屯田,恩養家丁,最終進化為軍功地主。
而像王氏、段氏之流,幾乎完全放棄了在軍事上有所作為的家族,則進化為經濟地主。
單純從經濟利益角度來說,經濟地主確實要比軍功地主的生產效率要高,但是從戰爭角度來說,情況則相反。
“好,那這樣!”黃得功知道了,祝、王、段等家虛實以後,不由提議道。
“一會兒你們幫我遞一個請帖,請祝、王、段等家家主前來議事,我給他們來一個一鍋端!”
“好說,好說!”李延庚和崔明、韓軒等人對視一眼,頓時不由大喜道。
原來這幾家之間,除了公事以外,也頗有些私怨。
這些勢家同處一城,往常難免有些齟齬。再加上相互爭奪兵丁、屯田之際,更是大打出手。
如今不僅大仇得報,更是能夠藉機吞併其人口土地,實在是一舉兩得,雙喜臨門!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