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時代,沒有人能夠頂著三四十門紅夷大炮的勐烈轟擊,殲滅對手,哪怕後金也不行。

那多鐸指揮著麾下騎兵,試探著進攻幾次,都被“封舟號風帆戰列艦”轟了回來,只好放棄了殲滅羅象乾部的打算,退回西寧堡附近安營紮寨。

而羅象乾也在封舟號風帆戰列艦的掩護下逃出生天,渡過大遼河返回到牛莊驛。

“將軍,末將慚愧,未能守住西寧堡!”那羅向乾一見白廣恩,連忙請罪道。

“誰也沒想到多鐸會來的這麼快,這事兒不怪你!”白廣恩聞言搖了搖頭,但是還是說道。

“不過,此事本將還是會上報舜王,請殿下定奪。”

“此乃應有之意,末將一人做事一人當,不敢怪罪將軍。”羅向乾不由感激道。

那白廣恩身為主將本來對羅向乾有責罰之權。

這一次事出有因,他就不處罰羅向乾了,只是從中立的角度把事情報上去,這對羅向乾來說是最好的結果了。

“對了,多鐸這一次人多勢眾,非一人所能抵擋,黃將軍何在?不如喊來,咱們一併商議一番。”既然處罰之事揭過不提,那羅向乾連忙提醒道。

多鐸這一次帶領有四萬人馬,而白廣恩、羅向乾和黃得功三營尚不足萬人,自然需要嚴密的部署。

“黃將軍?黃將軍恐怕一時半會兒來不了了,這裡只能靠咱們倆了!”白廣恩苦笑道。

“這是為何?莫非海州戰事不順?”羅向乾聞言一愣,不由連忙開口問道。

開什麼玩笑,咱們總共才三營人馬,用抵擋後金主力已經捉襟見肘,你現在告訴我另外一營不能回來?

“他去玩一把大的,偷襲遼陽去了!”白廣恩聞言一臉無可奈何道。

“什麼?”羅向乾聞言大吃一驚,差點從凳子上摔下來。

且不說那海州距離牛莊不過六十里,而遼陽卻有一百八十里。

單那遼陽城本是大明遼東都司治所所在,城週二十四里有奇,乃遼東第一重鎮。

後來此城為老奴所據,設為“東京”,雖然後來因明軍軍事威脅,又遷往沉陽,但是仍然是後金“三京”之一。

偌大個城池,必有重兵把守。

你黃得功不過誰一個小小的總兵,麾下只有一營人馬,捨近求遠,舍易求難,莫非是得了失心瘋不成?

那黃得功當然沒有得了失心瘋,而是當初在計劃進攻海州之初,專門命人尋來當地百姓瞭解附近局勢。

那些被尋來的百姓還道黃得功部是明軍,囁嚅而不敢言。

黃得功本就是遼東明軍出身,自然明白遼民的顧慮,連忙解釋道:“如今京師已經換了皇帝,我們不是明軍,而是舜王麾下的義軍。”

他這一解釋不要緊,眾人不由眼睛一亮,紛紛暢所欲言。

原來這遼民苦於大明苛政和後金殺戮已久,早已經苦不堪言。

前不久聽說“韃酋”洪太為義軍領袖所斬,不由大為興奮。

滿心期待之下,不由私下裡編了很多段子,講述“舜王”如何賢明仁義。

其實,他們倒真不知道“舜王”到底如何賢明仁義,只不過本著“能殺韃子就是替我們出口惡氣”的心態,有意無意的美化了張順。

這一美化不要緊,口口相傳,很快就把張順形容的天上少有、世間無雙,專殺韃子和貪官汙吏,美化的自己都信以為真了。

明君賢相,自古以來就是中國人最大的夢想。

那百姓一聽說“王師”已至,不由知無不言言無不盡,不多時就把附近形勢講述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黃得功聽了,不由樂開了懷,沒想到“遼民”如此熱情,不但好好的招待了他們一番,更是命士卒給他們分發一些銀錢作為獎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