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三章 交鋒(第1/2頁)
章節報錯
“將軍,前面就是大淩河了!”年過五旬的祖大壽,伸手指著前面道。
“大淩河?我看這裡以前好像有一處城垣?”張三百舉目望去,只見河岸邊正有一片殘垣斷壁,不由奇怪的開口道。
“那……那就是大淩河城,當年在前明督師指揮下,由末將帶人修建。”祖大壽聞言有幾分尷尬的解釋道。
“後來明軍兵敗,此城遂為韃子所毀。”
原來祖大壽所言,正是崇禎四年爆發的一場戰爭。
起因是孫承宗一干人等為了遮蔽錦州,沿大淩河建立一道防線,特意在錦州以東的三十里大淩河畔選址建立一座城堡,喚作“大淩河城”。
只是後金得到訊息以後,一方面調動滿蒙精銳,從義州方向切斷錦州和大淩河城之間的通道,一邊由洪太帶領主力從廣寧南下,圍困大淩河城。
明廷為此數次派遣援軍,但是皆被後金擊敗。
以至於城中斷糧,鬧到了人吃人的地步。
祖大壽及諸將欲降,獨何可綱不肯,便“令二人掖出城外而殺之”。
這本是祖大壽一段黑歷史,故而尷尬難言。
張三百對此也略有耳聞,便不再追問,反倒安慰道:“勝敗乃兵家常事,昨日他殺你,焉知今日你不能殺他耶?”
祖大壽見張三百並不似毛頭小子一般,對自己冷嘲熱諷,心裡不由送了一口氣,這才提醒道:“將軍,說到此處,末將倒有一處擔心。”
“這廣寧固然重要,但是一旦久攻不下,韃子就有可能從義州出發,威脅錦州。”
祖大壽雖然說的很委婉,其實意思很簡單。
當前遼東前線形勢,是由義軍所據錦州對抗後金互為犄角的義州、廣寧兩地。
當義軍想發起進攻的時候,無論是你攻義州還是廣寧,都會面臨著後金“避實擊虛”,突襲錦州的危險。
這就好似你只有一個拳頭打人,而對手卻有兩隻拳頭一般,故而十分被動。
“我不怕他出來,就怕他不出來!”不意張三百聞言嘿嘿一笑,胸有成竹道。
原來這一次出戰,張三百一力要求祖大壽率遼東堪戰援軍萬人隨軍,而留白廣恩駐守錦州。
但有義州方向援軍來攻,自有白廣恩堅守。
與野戰屢戰屢敗的明軍不同,義軍人馬眾多而軍紀嚴整。
但凡後金離了城池,正合為義軍所趁。
城市還是那個城市,地形還是那個地形,人不同,攻守之勢異也!
那祖大壽哪知張三百多心思,聞言心中不斷冷笑。
他心道:“果然是毛頭小子,太過年輕,不曉得韃子多厲害。等他吃了虧,才知道什麼叫作‘薑是老的辣’!”
可是祖大壽哪知張三百這個時候也在心中搖了搖頭,暗自尋思道:“這祖大壽好大的名聲,不意竟暮氣沉沉,且其為人反覆,本非良臣。待我奪了廣寧就向殿下進言,讓他回家養老去吧!”
錦州至廣寧一百四十里,義軍一路勢如破竹,只用了三日功夫便抵達廣寧城下。
“這就是廣寧?”張三百驚訝的看著面前的城市,不由開口問道。
“沒錯,這就是廣寧城,共有新舊兩城,合計城週一十七里!”祖大壽眼神複雜的看了面前宏偉的城池一眼,點了點頭道。
城週一十七里,固然比不上繁華富庶的京師和內地的太原城,但是在這種邊塞之地,卻是一座非常出人意料的雄城。
“這座城本來是遼東總兵駐地,專門用來監視、壓制蒙古、女真而設。”祖大壽感慨萬千道。
“結果廣寧一戰,明軍大敗,廣寧城不戰而棄,乃有今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