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韃子駐軍於此,定是準備趁我軍佔據蛇山之際,或走廣寧,斷我後路;或插入蛇山、廣寧之間,困我於蛇山!”

眾人一聽張三百這話,頓時大驚失色。

這時代沒有衛星偵察機,亦沒有電話無線電,故而判斷敵軍的動向,多依賴在有限資訊下的猜測。

猜的對就叫料事如神,猜不對就是愚昧無知。

張三百這話一出,先不管對不對,但是確實有七八分可能性。

而正因為如此,多鐸身邊的主力分出去許多,這才讓吳三桂有機可乘,打了一個措手不及。

“將軍,那……那咱們怎麼辦?”吳三桂聞言心裡一驚,不由連忙開口問詢道。

保祖大壽還是保廣寧,這是一個難以抉擇的事情。

如果張三百決定放棄祖大壽,全力攻取廣寧,恐怕後金就會從鎮寧堡一帶南下,切斷祖大壽退往廣寧方向的道路,那麼等待祖大壽的只有一個全軍覆沒的下場。

吳三桂是遼東兵的“少主”,他對此早已經心知肚明。

這除了他吳家和祖家聯姻,結成同盟以外,也是靠他吳三桂拼命廝殺好容易爭取過來的機會。

如果張三百見死不救,坐視祖大壽敗亡,到時候遼東兵主力都沒有了,還需要他這個“少主”做甚!

“你覺得祖大壽能堅持多久?”張三百皺了皺眉頭,不由開口問道。

你們舅甥倆倒是打的好算盤,到頭來還得讓本帥給你們擦屁股。

仔細論起來,究竟盤踞在鎮寧堡一帶的後金主力,究竟準備切斷蛇山到廣寧之間的道路,還是準備從廣寧一帶發起進攻,切斷義軍全軍退路,張三百也吃不準。

兩者之間的選擇,取決於韃子的“胃口”。

如果多鐸想吃下整個義軍主力,那麼他一定會從廣寧方向發起進攻。

如果多鐸只想重挫義軍,吃下祖大壽一部,那便會從鎮寧堡南下,將祖大壽圍困於蛇山。

兩種選擇,皆有利有弊。

若是選擇前者,雙方兵力相近,萬一讓張三百和祖大壽、楊國柱合兵一處,先破了他鎮寧堡方向的兵馬,然後再追擊多鐸主力,到時候就弄巧成拙了。

如果選擇後者,固然穩妥一些,但是也會面臨著張三百的拼死救援,到時候能不能吃下,還是兩說。

但是如今最關鍵的是義軍不知道後金準備選擇哪一個方向,這才是讓張三百猶豫不決的關鍵問題。

兵有主客,本來義軍分兵奪取金州,威脅遼南一帶,讓多鐸西、南不能兼顧,這才掌握了主動權。

結果張三百也沒想到多鐸竟然還有這手,關鍵時候反將一軍,反倒讓義軍陷入被動。

“大概……大概還能夠撐十餘日!”吳三桂猶豫了一下,最終實話實說道。

“當初我軍為了儘快追擊韃子,我們只攜帶了十日之糧……”

“十日之糧?”張三百聽了這話,心中也不由產生了一股懊悔之情。

如果祖大壽只能撐到十日,那遠遠不夠支撐到義軍在金州方向給到足夠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