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啊,殺明狗啊!”

王平口以西十里,大寒嶺腳下,千人臺前的清水澗中。

一股後金兵正蜂擁而出,向駐紮在千人臺的明軍衝殺出來。

本來還軍容齊整的明軍,見狀不由嚇了一大跳,不由軍心動搖。

原來這明軍雖然是薊遼精銳,奈何經過多番失敗以後,早已經糧草不濟、人心浮動,士卒毫無戰心。

“有膽敢後退者,斬;有膽敢喧譁者,斬;斬首一級,賞銀二十兩!”就在這時,薊遼督師丁魁楚大聲喝道。

在諸多薊遼督師之中,丁魁楚只算得上中規中矩。

然而,就算中規中矩,藉助王平口一帶的地形打這種防守仗也足夠了。

原來從合河口、天津關和齊家莊三處東出,正是通往京師的京西道。

這三處道路先是相匯於雁翅村,然後沿著桑乾河,也即是後世永定河一路向東,最終抵達王平口,進而一分為三,即:龐潭道、盧潭道和玉河道。

其中那盧潭道和玉河道正通往京師的阜成門,而龐潭道則通往京師的廣安門。

故而,這丁魁楚若想堵住後金兵東進,必須把其堵在王平口一帶。

而從王平口往西,便是大名鼎鼎的“十里八橋”。

所謂“十里八橋”,顧名思義,亦即從大寒嶺至王平口之間的十里路程內依次分佈著八座橋,分別是千人臺老橋、莊戶小橋、落陽橋、鰲魚橋、福隆橋、金鎖橋、黑虎橋和玉成橋。

而在這八座橋之中,從西往東數第一座便是這千人臺老橋。

千人臺,又叫千軍臺,乃是清水澗北側的一面臺地,據聞能屯兵千人,故而稱之為千人臺,正扼住後金兵從清水澗前往王平口一帶的交通要道。

那丁魁楚抵達王平口以後,擔心明軍一觸即潰,無法完成任務。

他便留薊鎮總兵吳國俊統領人馬,層層佈防,自率千人抵達這千人臺,建立防禦後金兵的第一道防線。

薊遼邊軍身為抵抗後金的第一線,自然有幾分戰力。

果然,眾人聽了丁魁楚恩威並用的命令以後,士氣稍振,便紛紛發失放炮,抵擋後金兵的進攻。

本來這都是明軍的常規戰術,算不得什麼。

只是眾人萬萬沒想到,只這一輪,竟是射倒了後金精銳七八個。

這後金兵為了抵消明軍的火力優勢,素來重甲精騎,勇不可擋,往日莫說弓失、彈丸,哪怕遭到了明軍的滅虜炮、威遠炮的射擊,損失亦不大。

眾人哪想到今一日,竟能如此輕鬆的射殺了後金士卒?

“這......這其中莫非有詐?”眾人不由紛紛驚疑不定道。

“不得喧譁!”那丁魁楚聽到士卒交頭接耳,不由呵斥了一聲。

其實仔細想想,他心中也頗有幾分疑惑。

未免中了後金的詭計,丁魁楚又小心謹慎的囑咐道:“不見兔子不撒鷹,不要被韃子騙了失丸,等放進了再打!”

不多時,隨著後金兵一波又一波的衝上來,最終雙方短兵相接。

本來這明軍頗為畏懼和後金兵夜戰、肉搏,一見韃子衝上來,心中難免有幾分發憷。

只是雙方一交手,這才發現原來氣勢洶洶的韃子兵,不過是“銀樣鑞槍頭”,看起來兇,實際上軟。

眾人只管刀噼斧砍,就把韃子砍了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