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章 大同鎮兵車操法(第1/2頁)
章節報錯
「李帥有令,著姜襄部務必堅守陣地,不得有誤!」隨著傳令兵仔細觀看了傳令旗,不由連忙轉述道。
「哦?」姜襄看了看右方正和後金騎兵鏖戰的楊承祖部,又看了看從左側剛剛轉進過來的後金騎兵,皺了皺眉頭。
他有心拒絕這一個命令,但是考慮到弟弟姜瑄如今也被張順委以重任,不由有猶豫了起來。
「好,回覆李帥:姜襄不死,右翼不失!」最終他還是一咬牙接令道。
作為將門出身的姜襄,其實他並沒有多少節操,唯有利益。
奈何只這小小的利益,卻並沒有多少人能夠滿足他,除了「舜王」。
賣命可以,但是要拿出「誠意」。
相比較大明和後金而言,有李自成、葉廷桂和張維世珠玉在前,顯然張順的「誠意」更足,也更值得他為此搏命。
想到此處,姜襄不由冷笑一聲道:「眾將士聽我號令,列陣禦敵,讓***嘗一嘗我大同鎮兵車操法的厲害!」
原來這《大同鎮兵車操法》出自於於嘉靖年間的戚龍俞虎之一的「俞虎」俞大遒。
其法上承曾銑車營之法,下繼戚繼光偏廂車之法,承前啟後,頗有特色。
具體編制為:先設獨輪戰車一架,車輪直徑四尺六寸,車長一丈二。
車頭共裝大槍頭四根,大弗朗機一門,盾牌兩個,小月旗一面,布幔一副。
車前有支架兩個,車後有鐵錐兩根,當車放下以後,前面可以作為車架,後面可以釘入土中,猶如船錨。
其後有立木一根,由隊官把握,猶如船舵。
全車總重不過三百斤,可由十六人分為兩班,輪番推行。
行則為陣,止則為營。
每車編制五十人,其中戰兵十六人,騎兵十人,推車十六人,另有八人掌管後勤輜重和馱馬。
而戰兵一十六人設大旗手兩名、牌手四名,虎叉手兩名,鉤鐮手兩名,撥刀手四人各持神槍、鳥銃。
推車一十六人,設鳥銃手四人,神槍手四人,掌管弗朗機及攜帶子銃四人,撥刀手四人。
這一十六人只管推車和守車,不管衝鋒和陷陣。
另外別設管隊兩人,一人為隊正持車上青旗,監督衝鋒兵破陣;一人為隊副在車後負責掌舵,監督守兵守車。
依照俞大遒編制,原設一十三隊為一個小營,一十三個小營為一個大營,共計八千四百五十人。
那姜襄哪裡有這般本事編制這許多人馬?
原本他麾下只有四個小營,編制五十二輛戰車,後來投靠義軍以後,張順又命他補全編制,故而他又抽調了六百五十人單獨作為中軍,不設戰車。
隨著他一聲令下,頓時這四個小營分別東南西北四面,將他的中軍團團圍住,組成了一個密不透風的圓陣。
且不說這姜襄如何打算,且說那後金右翼騎兵從陣後橫穿了整個戰場,好容易來到了義軍右翼,迎入眼簾的便是這般如同刺蝟一般的軍陣。
「此何陣耶?」札薩克王喇瑪金州率領右翼兵馬來到陣前,不由開口問道。
「回稟王爺,此乃俞大遒兵車操法!」不意鑲黃旗八旗蒙古固山額真達來開口應道。
原來這喇瑪金州原系察哈爾部貴族,後來在虎墩兔憨病死大草灘以後,率眾歸降洪太,便被封為了札薩克王,隸屬於鑲黃旗旗下。
彼時,洪太征討虎墩兔憨完畢以後,俘虜降服了大量蒙古丁壯,分屬八旗旗下。
那洪太擔心八大和碩貝勒坐大,威脅自己的皇權,便下令在各滿洲旗旗下各設一旗,謂之八旗蒙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