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四章 戰機(第1/2頁)
章節報錯
“殿下,北路軍右帥左光先遣來白廣恩、劉宗敏、惠登相三營援軍,太原留守孫傳庭遣來張大受、姜襄兩營援軍,俱已入城!”徐子淵向張順彙報道。
“五營,一萬五千人!”張順聞言不由沉吟道,“如此算來,這宣府城內已經彙集了七萬餘戰兵。”
“如今再加上駐守在龍門的盧象晉,以及駐守在蔚州之地的張三百部三萬人馬,正經的稱得上十萬大軍!”
“如果不計戰損和逃亡,實額當在十一萬左右。”徐子淵擔心張順思慮過度,不由連忙應道。
“其中馬軍有李自成、楊承祖、張胖子、李述孔以及李過五營,約有一萬五千騎。”
“但是,城中只有本部編制火炮滿編,約莫有野戰炮、黃金炮一百一十門,其他飛彪銃、擎天大將軍炮由於過於沉重,由李十安徵調各處牛馬騾子拖拽,約莫明後天抵達。”
“這樣啊!”張順聞言揉了揉太陽穴,然後用手指敲擊著桌子道,“援軍中的白廣恩、張大受兩營皆配備了一旗火炮,總數當在一百一十三門左右。”
“如此看來,咱們兩軍決戰的時間就要到了!”
從三月初至如今六月中旬,歷時三個半月;從陝西至山西宣府,途經兩千裡;從陳州張家村一介白身,到如今威名赫赫的“舜王”,親歷大小近百場。
這才取得能夠和洪太中原逐鹿的資格,他等這一刻太久了,天下人也等這一刻太久了。
別小看這質量參差不齊的十萬兵,卻是由陝西、山西大部和河南西部近千萬從土裡刨食的百姓辛辛苦苦支撐起來的。
更是他張順嘔心瀝血,一兵一卒,一官一將,一手帶出來的。
在最南面的南陽府,蕭擒虎和牛金星正咬牙頂著災害和大明湖廣巡撫熊文燦對峙。
在東面的開封府,曹變蛟、趙鯉子正率領萬餘人馬日夜不停的猛攻中原第一堅城開封城。
在東北面的上黨、大名府一帶,洪承疇、李信和曹文詔一干明軍擁兵五萬,正和大明楊嗣昌、朱大典和後金多鐸部征戰不休。
在正北面的盧象升正和榆林一干將門苦苦支撐,一邊竭盡全力抗擊疫情,一邊利於手中僅有的人馬威懾北面的蒙古部落。
在正西的甘肅地區,甘肅巡撫張應辰和賀錦、葛麟、魏從義一干人等,也在東征西討,勉力維持局面。
在西南方的漢中川蜀之地,又有張獻忠、張可望一干人等和黃龍、劉哲等“姚黃十三家”苦苦支撐。
而在這一切的基礎之上,他才得以從容佈置。
以自己駐紮在宣府的主力和駐紮在蔚州的張三百部為戰場,以葉廷桂駐守的大同鎮為後盾,這是他的一層佈置。
以北督糧參政吳阿衡督王錦衣、盧象觀和張鼎三營為縱列;以左光先督李大亮、盧友竹三營駐守的偏頭、八角、寧武、雁門為橫列,組成的第二層佈置。
以太原留守孫傳庭督王忠、申靖邦、任亮四營為核心組成的第三層佈置。
以平陽知府雷翀和總兵俞沖霄一萬人馬為後盾,組成的平陽府為第四層佈置。
以陝西巡撫呂維祺、鎮西將軍陳長梃和河南巡撫張慎言和總兵劉成組成的最後一道防線為最後一層佈置。
凡此五者,既為控制支撐張順十萬大軍北征的要地,同時又是預防後金滲透、大明滲透和義軍後院失火的後手。
這一切前後共用雄兵三十五萬,歷經張順整整四年艱辛佈置而成。
他不相信天下有誰能抵擋的住,哪怕金國汗洪太也不行。
只有一萬,沒有萬一!
“殿下,總兵姜襄想見你。”就在張順沉浸於義軍的全域性佈置的時候,高起潛走了進來,小心翼翼的彙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