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炮,開炮!”隨著義軍炮兵指揮官一聲令下,義軍的火炮猛烈的吐出了火舌。

為了轟開太原城,先前義軍曾調來“擎天大將軍炮”四十門,再加上各色飛彪銃、黃金炮和野戰炮百餘門,端的是火力強大。

那左督師朱燮元和宣鎮總兵李國樑自恃邊鎮騎兵精銳,妄想一舉擊毀義軍火炮,何其可笑?

明軍陣前先後在壕溝上填了通道五處,以供騎兵出入。

每處派一把總率領四五百騎兵,共計兩千二百餘騎,魚貫而出。

然而,明軍騎兵剛離了偏廂車的遮蔽,踏到通道上面,立刻便遭到了義軍火炮猛烈的轟擊。

原來張順剛才命令士卒停止射擊期間,炮手早裝填好了火炮。

每處通道處分了二十餘門火炮,對通道上的明軍進行齊射打擊。

這個時代的紅夷大炮精確度並不高,遠距離發射實心彈,命中率實在堪憂。

後來,張順根據以往戰鬥經驗和反覆試驗,這才發現火炮的最有效的殺傷方式和火銃基本一致。

都是透過密集齊射,才能達到最大殺傷效果。

義軍炮兵指揮官早把義軍一百五十門各式火炮分為七個陣地,每個陣地分得火炮二十餘門。

然而,每個陣地的炮兵指揮官再把火炮分成三份,每份七八門火炮,以便形成梯次火力。

“轟轟轟!”隨著義軍的火炮聲響起,本來雄赳赳氣昂昂的明軍精銳騎兵,頓時混亂了起來。

有的剛剛渡過了通道,慌忙向兩側躲避;有的剛剛走了一半,一部分急切向前奔去,一部分慌慌張張向後面跑去,早擠作一團。

這擠作一團不要緊,正合利於義軍火炮轟擊。

好巧不巧,正好有三枚炮彈打了進去,連續洞穿了人馬十幾個,只打出來一條血路來。

“混賬,快衝,快給老子衝!”早有把總怒不可遏,不由大聲呵斥著慌亂的騎兵,重整旗鼓,準備進行進軍。

“轟轟轟!”義軍第二輪齊射又開始了。

這一次在第一輪基礎上又矯正了射擊引數,居然一下子命中了五枚。

其中有一枚碩大的鐵彈最為可怕,直接把一哨騎兵縱向打穿,如同串糖葫蘆一般,至少串了二三十騎。

“直娘賊,賊人炮彈怎生這麼密!”有把總不由怒罵道。

“咱們的紅夷大炮吃乾飯呢?怎麼連響都不肯響一聲!”

那把總話音剛落,只聽到“轟”的一聲巨響,只震的他兩耳嗡嗡作響。

原來明軍的紅夷大炮終於開始還擊了,其中一枚還幸運的打入了當面的義軍炮兵陣地,殺傷了三五個炮手,造成了不小的混亂。

然而明軍紅夷大炮身管長、重量大,不但裝填不便,機動性也頗為堪憂。

同樣一門火炮,往往義軍發射了兩三炮,明軍尚不還擊一炮。

每每積累了一定發射次數,好容易修整了射擊引數,能夠對義軍造成了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