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李述孔得了張順“重用”以後,登記了名冊,領了糧餉便繞過太原城一路往北趕去。

那李述孔離了太原,往東北一百二十里,便到了一處險要之處,喚作石嶺關。

這石嶺關地處太原、忻州交界,左官帽、右小五臺,兩山夾峙,甚為險固,乃太原北出代、雲、寧、朔交通之要衝。

昔日宋太宗趙光義伐北漢,派遣大將郭進阻擊遼國援軍和徐全建議義軍圍堵明軍援軍之處,即此地也。

明朝建國以後,曾在此設立巡檢司,扼要道,察奸偽,捕獲盜賊、逃軍。

這石嶺關巡檢司攏共有弓手一百餘人,對付幾個、幾十個盜賊還行,哪裡是李述孔兩千騎士的對手?

只片刻,李述孔便殺散了這些弓手,剁了巡檢使,強佔了這裡。

那李述孔心道:“若只是探查敵情,則須顯不出老子的手段。”

“既然舜王以重任委託與我,我何不趁機斷絕太原內外交通,以防明軍知我虛實!”

想到這裡,李述孔一邊安排士卒,分別向忻、代、岢嵐和保德四州派遣斥候,一邊派人駐守石嶺關巡檢司,假作弓手。

但凡有明軍往來信使,一概截殺了,再把書信送於張順手中。

那左督師朱燮元倒不是不知道石嶺關的重要,只是麾下人馬不多,若要分兵,又恐為義軍各個擊破。

他自度自個還能堅持些時日,即便石嶺關為賊所據,等到官兵援軍一到,自個也可以出兵夾擊此處,逼迫“順賊”在不利的情況下與官兵。

那朱燮元倒是打的好算盤,奈何天不從人願,竟被李述孔切斷了聯絡。

那朱燮元連續幾日得不宣大總督張鳳翼的訊息,還道石嶺關已經為義軍大軍所據。

他連忙書信一封,讓信使繞道小道前往大同延請那宣大總督張鳳翼前來救援。

話說那宣大總督自張鳳連續幾日收不到太原書信,自然也心中不安。

不待太原書信趕到,他忍不住對大同巡撫葉廷桂道:“如今太原訊息數日不至,此定然係為賊人所斷。”

“那左督師朱燮元雖為名將,老於軍事,一時無憂,但是時間一久,就怕人心思變。”

“太原乃山西之心腹,太原若失,山西不守;山西不守,則宣大二鎮如同無根之萍,京師則兩面守敵。”

“到時候朝廷必然南遷,若是朝廷一遷,吾恐長江以北非國家所有矣!”

“如今宣大兩鎮精兵動員泰半,我欲親帥萬餘大軍前往太原,打通石嶺關要道。”

“剩餘大軍則由葉撫軍負責,等撫軍清點整頓完畢,再率兵與我相會,共破此賊,不知可乎?”

那大同巡撫葉廷桂也是知兵之人,曾先後擔任陝西分巡關內道和山西按察使等職,和義軍、後金皆交過手,頗有戰功。

去年,他又在大同開市,為大明朝廷一口氣換回來萬餘馬匹,解了邊軍的燃眉之急,故而宣大總督張鳳翼對他也頗為信任。

如今張鳳翼還不知道朱燮元並未派遣士卒守衛石嶺關,他還以為義軍要效法宋太宗滅北漢之故智,要在這裡狙擊宣大援軍,所以才決定提前出發。

“這……如此也好,只是軍門一起還要小心謹慎為要!”葉廷桂聞言遲疑了一下,反而擔心道。

“‘順賊’奸詐兇狠,多少督撫敗不幸慘敗其手,皆因傲慢輕視之故。”

“如今大明只此一副家當,萬萬不能為賊所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