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作為最苦之地――延綏鎮,一度欠餉兩年半,軍士無以為生。

他們赴後繼起發動叛亂,以至於釀成了天啟、崇禎年間聲勢浩大的農民起義。

大明朝廷為了撲滅這一股力量,不得不借助榆林將門等力量,發放糧餉、編練兵馬,一度打得“紫金梁”、“闖王”、“闖將”等人無處立足。

唯有這宣大山西三鎮,東無韃虜之患,西無流寇之憂,故而糧餉、待遇常年在薊遼和三邊之下。

昔日三邊最精銳者,榆林鎮猶能被張順月餉糧食一石收服,更何況宣大邊軍呢?

自家人知自家事,那左柱國朱燮元當然不會像大同總兵王世仁那麼幼稚,自以為有兵有將,又有士卒家眷作為人質,定然高枕無憂。

所以,這才有了他當場許諾糧餉,以抵消義軍價碼之詞。

說實話,大明朝廷的信用雖然幾乎已經要全部破產了,但是架不住還有很多人傻乎乎的信了朱燮元一面之詞。

故而他這話一出口,頓時軍心穩定了許多。

只是那大同總兵王世仁聞言卻坐不住了,不由連忙上前低聲問道:“如今咱們手底下萬餘人馬,月餉一石,差不多一月要補萬石糧草。”

“如今太原城中存糧不多,長此以往,如何撐得住?”

“老夫如何不知,還用;你來教我?”朱燮元聞言怒極而笑道。

“若非你瞎折騰,壞了軍心,老夫何必出此下策?”

“不過糧餉之事,你也不必太過擔心。”

“只需撐過半個月功夫,宣大總督張鳳翼定然來援。到時候鹿死誰手猶未可知,又何必擔心糧餉之事呢?”

那王世仁聞言不由恍然大悟,uu看書頓時對左柱國朱燮元佩服的五體投地。

高,實在是高!

若是此戰戰敗,自己身家性命保得住保不住,還是兩說,哪裡有閒心管那糧餉之事?

若是官兵能破了“順賊”,那城外堆積如山的糧草自然歸官兵所有,那就沒有了什麼糧餉缺口。

哦,不對,若是官兵勝了,什麼“月餉一石”,自然是“哄之而已”,如何作數?

且不說那朱燮元、王世仁兩人如何打算,且說張順等人依舊正在熱火朝天的挖營寨、建糧倉。

突然姬龍鳳趕了過來,上前彙報道:“殿下,宋先生和孫將軍回來了,還帶回來了一支騎軍。”

“哦?快快有請……不,且隨我前去迎他!”張順剛說了一半,卻是改了主意。

“是,末將領命!”姬龍鳳面上不動聲色,其實心中早恨不得給自己兩巴掌。

原來當初宋獻策邀請他一起前往的時候,他為了“先登之功”,婉拒了此人。

不意後來太原縣城守將姜襄大意輕出,為義軍所擒,姬龍鳳自然失了先登的機會。

反倒是當初的悟空跟著宋獻策走了一遭,結果真個勸降了一支騎軍,如何不讓那姬龍鳳懊悔自責?

。手機版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