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四章 炮戰(第2/2頁)
章節報錯
但是,若論起火力強度,則絕對不在明軍之下。
別看明軍火炮眾多,其中弗朗機不過是口徑一寸左右,用來發射霰彈的“噴子”而已。
滅虜炮大多是口徑在一寸六分至兩寸二分三分左右的小型紅夷炮,能夠發射鵝卵大小的炮彈。
唯有“大炮”,大多是九磅至十二磅之間鍛造“大將軍炮”,功能和義軍野戰炮、黃金炮相似。
只是義軍野戰炮乃是標準十二磅火炮,黃金炮乃是標準二十磅火炮,無論威力還是射程都遠超明軍“大將軍炮”。
不是明軍不明白大口徑火炮的威力,也不是明軍無法制造同樣大口徑的火炮。
實際上因為義軍火炮犀利,就連孫傳庭在擔任山西巡撫期間,仿製過幾門,但是最終都放棄了。
為什麼?
因為太過沉重,幾乎和紅夷大炮相差無幾,實在是不便機動。
而就這樣幾門比一般紅夷大炮輕了不少的火炮,即便運到戰場,對明軍來說好像也作用不大。
與其如此,何必繼續使用重量更大,威力更強的紅夷大炮呢?
結果等到孫傳庭接觸到義軍的炮兵以後,這才徹底明白義軍的用法和明軍的根本區別。
兵法曰:“地生度,度生量,量生數,數生稱”,義軍用炮之法亦然。
先以道路透過能力計算,得出火炮最大重量不能超過兩千斤。
然後再以此為上限分別設計了黃金炮、野戰炮和飛彪銃三型火炮。
然後再講這三型火炮分別按照在特製的炮車上,配以炮手十人,騾馬十匹,自然行動自如、運轉如飛。
而其中十名炮手皆在軍校受訓,各司其職,無論射擊速度、準確度都遠超一般炮手,自然在炮擊中也能佔據優勢。
“開炮,開炮!”等到敵人進入二百丈,尚未進入明軍射擊炮表之內,義軍早架起了火炮,開始向對面開火。
這時代火炮精度有限,四百丈距離不過能擊中屋子;二百丈頂多也只能擊中馬車大小的物價,根本無法擊毀對面的火炮。
所以義軍的目標根本不是對面的炮兵,而是炮兵後面橫列的火銃手。
野戰炮的炮彈猛地飛到火銃手陣列中,其中三四枚擊中了目標,大概有七八個火銃手和後面五六個長矛手,當場一起被打成了數段,血塊、內臟流了一地。
嚇人倒是挺嚇人,明軍陣中也響起了一陣騷亂。
隨即在軍官的呵斥和鞭打下,慢慢的又平靜了下來。
原來明軍陣型很薄,即便被實心彈擊中了,其實也傷亡不大。
而能夠密集殺傷的霰彈,射程不過二百餘步,哪裡夠得著二百丈之外的火銃手?
“不太好辦吶!”張大受皺了皺眉頭,不由自言自語道。
按照他多年的作戰經驗,搞不好需要強攻了。
如果不拿下當面的火炮,一旦被其近前,陣型密集的義軍就會變成了火炮靶子,那後果不堪設想。
“急什麼,好戲還沒有開場呢!”孫傳庭聞言微微一笑,不由安慰道。
“我聽說那朱燮元平定西南,號為明軍,今天我倒要見識見識他的本事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