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他還是一言而決道:“好,就依次行事!”

原來經過朱大典提醒以後,楊嗣昌突然發現若是按照朱大典想法進行佈防,那麼駐守在最北面修武的楊嗣昌其實遠離了戰場。

這對要居中協調、指揮四地戰事的楊嗣昌來說,是一件不能接受的事情。

但是,他還是一口應了,為什麼?

原來對楊嗣昌來說,除了親自指揮作戰以外,還有一件更重要的事情亟需要做。

只見他迎著朱大典驚訝的目光,認真的解釋道:“我感覺到,單憑咱們兩人的兵力,根本無法剿滅這股賊寇。”

“所以我決定利用靠近修武的優勢,準備書信一封,請求左督師朱燮元發兵與我等合擊此賊!”

好個兵部尚書楊嗣昌,雖然不如朱大典老於兵事,但是由於升入中樞,提升了眼界、見識,倒是讓他想出來一個更好的應對之策。

“這......”朱大典聞言一愣,差點想問道:聽說你與那左督師朱燮元不合,怎生又低頭求他去了?

那楊嗣昌雖然沒有聽到朱大典的疑問,但如何不知他的心思?

他不由苦笑道:“此乃國事耳,嗣昌如果敢因私非公哉!”

“好,若公果然一心為公,此戰朱大典死而無憾矣!”朱大典聞言不由大為詫異,也不由慷慨激昂道。

兩人商議已定,便先由楊嗣昌率領麾下標營祖大樂一部渡河,而朱大典繼續率領麾下人馬在沁水西岸佈陣警戒。

然而就在楊嗣昌、祖大樂渡了一大半的時候,突然有士卒快馬加鞭趕來彙報道:“報~李總兵戰敗,還請督師早做打算!”

“什麼,這麼快!”漕運總督朱大典聞言不由大吃一驚。

那李重鎮雖然在和“賊人”的交戰中損失慘重,至今尚未來得及補充,好歹麾下還是關寧鐵騎,如何不濟得事兒?

原來就在楊嗣昌、朱大典商議退兵之事,那李重鎮早和“馬鷂子”李輔臣交上了手。

這李輔臣雖然年輕,果然不負“馬鷂子”之名。

那李重鎮欺他年幼,就拍馬上前挑戰,那李輔臣哪裡按捺的住?

他早擎了一支長槍在手,翻身上馬前來應戰。

雙方連連交手三合,李重鎮戰他不下,心中焦躁,早被李輔臣賣了個破綻,騙他進來。

待他招式使老,即將刺中李輔臣之際,不意李輔臣“見肉分槍”,早一槍撥開了李重鎮的長槍,一槍將他刺落馬下。

明軍眾騎兵見失了將軍,連忙拍馬來救,那李輔臣不由大喝一聲,下令道:“此時不衝,更待何時!”

那明軍騎兵雖然眾於義軍,奈何無人指揮,顧頭不顧腚,早漏了破綻,哪裡抵擋的住?

雙方戰了半晌,僥倖被救得性命的李重鎮一看大事不好,連忙一邊邊戰邊退,一邊遣士卒彙報軍情,讓楊嗣昌、朱大典早做打算,這才有了士卒報信之事。

“廢物,廢物!”朱大典聞言不由怒不可遏,連罵了數聲,這才下令道:“全軍聽令,沿河列陣而下,且戰且退,遇賊不可戀戰,不得有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