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昭武將軍曹文詔遣使來報,義軍已經搶佔蒲坂津,分別向臨晉、猗氏進軍,不日即將抵達聞喜。”徐子淵站在穿上,認認真真向張順彙報道。

“明軍果然如舜王所料,猝不及防,不意戰火這麼快就能燃到後方。”

“許多城池驟然之間無法組織防禦,山西軍民大震,望風而降!”

“只是……只是蒲州知州何復攜參將鄭嘉棟死硬到底,據城固守,拒我王師。”

“為了不影響義軍作戰計劃,現命總兵孫守法帶一營人馬看守,還請舜王示下當如何處置!”

“好,知道了!”張順聽徐子淵彙報完畢,點了點頭,開始思索起解決之策來。

“秦王殿下,以我之見,呼叫十門‘擎天大將軍’,一鼓作氣打下來便是,何必糾結?”孫傳庭聞言不由諫言道。

他作為新降之將,如今又即將被張順委以重任,如何不獻計獻策,顯露一番自己的手段?

本來義軍鑄造了大量的萬斤紅夷大炮,就是為了攻克堅固的據點。

而且戰前,義軍也得意為此作了詳盡的計劃,孫傳統的提議本就是理所當然。

只是張順對原來的嵩縣知縣何復頗有好感,並不想看到他兵敗身亡,所以才有幾分猶豫。

“舜王殿下,老道倒以為此乃天意,還需殿下走一遭才是!”不意孫傳統話音剛落,老道士宋獻策卻神神叨叨起來。

“此話怎講?”張順聞言一愣,不由奇怪的問道。

雖然說他感情上傾向於拐這麼一道,但是理智告訴他兵貴神速,儘快利用河運將義軍主力送達絳州城下才是正理。

“舜所都也,或言蒲坂,或言平陽!”宋獻策聞言不由笑道。

“今舜王東征,首登晉地蒲版,此非天意乎?”

宋獻策話音一落,張順不由愣住了,孫傳統、韓霖、徐子淵以及張順的次妃黃氏、大朱氏,侍姬侍書一干人等全都愣住了。

舜都蒲版,而好巧不巧,義軍主力向山西發起進攻的第一個地點正是蒲版。

而且在當初制定的作戰計劃中,“舜王”根本不可能路過此地。

可結果正如命中註定一邊,偏偏要把他“拉”向此地。

“大軍按照原計劃繼續前進,本王總是要走這麼一遭!”張順笑了笑,最終一言而決道。

“舜都蒲版”,這已經不是一個軍事問題,而是一個政治問題。

新王沿著舊帝的路線,走向他的王座!

無論是意外的巧合,還是精心的策劃,它都是一個讓普通人充滿聯想的路線。

對已經擁兵三十萬眾的義軍來說,軍事問題固然是一個關乎生死的大問題。

而“天命所歸”顯然更是一個關乎義軍法理的大問題。

在如此重大的問題之下,軍事問題為政治問題做一個小小的讓步,倒也讓人不難理解了。

“好,好!”就連這幾天有些鄙視宋獻策神神叨叨的孫傳統,這一次也無話可說。

谷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