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二章 大幕拉開(第2/2頁)
章節報錯
因為殘酷一點來說,此戰過後究竟還有多少張口需要吃飯,恐怕還是一個未知之數。
一想起即將出現屍橫遍野的情形,張順心裡難免一陣難受。
雖然說慈不掌兵,但是他們終究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
如今卻要自己親手送他們走向不歸路,這是何等的殘忍。
一定要勝利!
張順默默的對自己說了一句,然後才轉換話題道:“火藥準備的怎麼樣了!”
義軍“一波流”戰法,什麼都不怕,怕只怕敵人堅壁清野、堅守城池,以致義軍久攻不克。
如果延綿日久,頓兵于堅城之下,龐大的隊伍造成的後勤壓力就大了。
所以戰役策劃開始,張順就非常注重火器的應用。
然而,大規模火器的裝備,更是導致原本對火器就比較依賴的義軍,對火藥量的消耗更是到了一個駭人聽聞的地步。
比如萬斤紅夷大炮炮子五十斤,按照明軍往日倍裝藥的用法,發射一次就需要火藥一百斤。
而義軍常用的野戰炮需要二十斤,黃金炮需要四十斤,就連用藥最少的飛彪銃發射一次也需要火藥四十斤。
按照這個標準,按照義軍一路軍配備三十門萬斤紅夷大炮、二十門飛彪銃、八十門野戰炮、八十門飛彪銃計算,一次齊射就消耗火藥八千六百斤。
為此張順特意命令炮手反覆試射,以獲得火藥最佳用量標準。
最終確定萬斤紅夷大炮標準用藥為彈重三分之一,野戰炮、黃金炮標準用藥量為彈重二分之一,而飛彪銃作為臼炮依舊無法減少用量,只得一切照舊。
經過一番折騰,這樣才把一次齊射所需火藥量降到了五千三百斤。
更不要說其他各色火銃、火炮用藥,一路兵馬怕不是要配備火藥數十萬斤才勉強足用。
“火藥問題不大。”徐子淵聞言彙報道。
“原本三邊四鎮儲存了二三十萬斤,可以先呼叫二十萬斤,餘者徐徐補足。”
“至於製造火藥材料,其中所用木炭各地皆有,本不足為奇。”
“所用硫磺皆出自山中,陝西澄城、藍田皆產,日煉萬斤,亦不足為慮。”
“唯有硝石,又名火硝最為難得,需要多番煮熬而成,最為難得。”
“後經張都督尋訪各處,始知隴西、慶陽產之。”
“冬間遍地生如白霜,掃取以水淋汁,煎煉而成,現已如法煉製,無有短缺之虞。”
“如今又制了火藥十萬斤,待到三月,差不多還能再添二十萬斤。”
“行!”張順點了點頭道,“這些火藥優先供應河南府,其他兩路稍微晚點亦不妨事。”
“對了,知會曹變蛟等人,讓他們先省著點用,不要進展太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