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章 老謀深算(第2/2頁)
章節報錯
當時,朱燮元透過被俘諸生得知奢崇明麾下將領羅象乾, 有歸正之意, 遂私下派人聯絡,誘之以利,待之以誠。
那羅象乾果然感激涕零,返回營地以後, 陰將敵情盡數告知大明官兵。
朱燮元更是連戰連勝,又藉助羅象乾反正之力, 一舉打的水寧土司奢崇明大敗, 西南局勢這才轉危為安。
而那羅象乾反正以後,又深得朱燮元器重。
他果然作戰勇猛,屢立戰功,一路歷經參將、副總兵等職,成為朱燮元手底下有名的一位悍將。
“那……那恆嶽的意思是?”有羅象乾前車之鑑,朱由檢聽到這裡也不由興奮了起來。
“朝廷當秉持大義,守禦各要害之處, 陰誘降賊將, 不惜高官厚祿、珍器重寶,但求其為我所用!”朱燮元不由笑道。
“如此, 朝廷不戰而賊寇自敗。待賊寇已敗,朝廷正可借賊人精悍之兵,用以滅虜。”
“待到北虜已滅, 賊人亦所剩無幾矣!此所謂‘以賊制賊,以賊制虜’之計也!”
左柱國朱燮元這一手確實狠毒,正是拿住了義軍的七寸。
別看如今義軍形勢如火如荼,其實卻因為發展過快,其中魚目混雜,不知混入了多少投機取巧之輩。
再加上張順為了籠絡讀書人,向士人妥協,一則擁立了福王朱常洵,不倫不類。
二則沒有明確的政治口號,說來說去只有一句“伐無道,誅暴明”而已,難以夯實根基。
故而若是遭到朱燮元這般大力策反之計,也不知道到底有多少人心生異志。
如果一旦形成破窗效應, 人人反正,恐怕頃刻間張順直如孤家寡人無異。
“好, 如此甚好!”崇禎聞言不由大喜過望道。
“往日朝中袞袞諸公但云:要餉、要糧、要兵,花費不計其數,損失亦不計其數,竟無一人智謀如朱少師者!”
“不知如今安賊如何?朱少師可否暫且放下東南之事,為朕主持北方大局?”
“如今安邦彥安賊已死,唯有安賊安位繼任,龜縮水西不出,以待有變!”朱燮元沉吟了一下道。
“按理說,臣已經位至極品,又老邁不堪,不該擔此重任。只是若朝廷有難,微臣又豈敢置身事外乎?”
“如今北方之要在晉,晉安則北方安,晉失則北方失。”
“北虜盤踞遼東數十載,此誠我之大患,然不如賊寇腹心之憂遠甚!”
“防北虜則在薊遼,防賊寇則在宣大。”
“薊遼若失,譬如宋失燕雲十六州,雖有遠憂,若晉地猶在,仍不失北宋開國之勢。”
“山西若失,北直安在?更何況燕代乎?若此,陛下欲為徽欽二帝而不可得也!”
啥意思?
朱燮元告訴朱由檢,如今防備後金的是依託燕山等處的薊遼兩鎮,如果丟了薊遼就好比北宋丟了燕雲十六州,好歹還能做一個北宋。
若是丟了山西,那麼整個北直隸都保不住了,更不用說什麼燕代等地。
到時候,你想做個“全家桶”的宋徽宗、宋欽宗恐怕都做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