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六章 邪道(第1/2頁)
章節報錯
一個正常政權的發展壯大,離不開軍事和內政的相互促進。
特別是從無到有的農民起義軍,更是先以武力佔領割據一方,隨後立文法、招文吏、勸農桑、徵賦稅,深根固本,然後乃成。
張順最初本也打算走這條路,深耕陝西、豫西,然後再與大明、後金爭天下。
然後崇禎不爭氣啊,連張順專門給他預留的“戰略要地”,他都守不住。
山西乃是天下之脊,自古以來陝西與河北爭天下者,實爭山西而已。
陝西之地若失山西者,猶可以河為界。
而河北失山西者,太行天險不在。其地北至燕代,南至山東,東至大海皆一馬平川矣!
故而無陝西則無北直,無北直則無順天府。
順天府一下,河南、河北、山東、南直一馬平川,大半不得保矣。
而這這四省合圍區域內,正是我國僅次於東北平原以外,最大的平原——華北平原。
華北平原,又稱為黃淮海平原,由於雨熱條件非常好,是我國自古以來的主要農耕區,更是人口最為稠密的區域之一。
歷史上,只要整合好以華北平原為核心的北方地區,基本上統一天下的大業差不多完成了七成。
結果,崇禎迫於山西士紳的壓力,拿下了銳意改革的孫傳庭
那麼無論換誰上來,以如今孱弱的山西鎮,都無法使其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
如果下次後金入關,山西鎮一觸即潰,那麼後果不堪設想。
天與弗取,反受其咎!
既然大明無法保住山西之地,那麼張順斷然沒有讓其落入後金手中的道理。
“舜王殿下,這風險也太大了!”聽了張順瘋狂的計劃,呂維祺不由膽戰心驚的提醒道。
“你以前常說:根基不牢,地動山搖。如今義軍新創便窮兵黷武。”
“若是戰局順利,一切好說;若是戰局不順,那麼後果不堪設想吶!”
呂維祺說的有沒有道理,有道理。
可是如今大明肉眼可見一路狂奔向深淵,張順能見死不救嗎?
當然不能,張順需要做的是儘快做好準備,等待那剎那即逝的戰機。
故而張順笑道:“計劃計劃,若什麼都依得計劃,恐怕本王還在山溝裡啃樹皮呢!”
“先生掌管內務,難道不知,即便是沒有今日擴軍之策,陝西、豫西之地也養不活這二十四萬大軍。”
“左右都養不起,何不擴軍備戰,一戰而定乾坤?”
“先生所慮戰局不利,不外乎野戰、攻城、騷擾而已。”
“如今大明官兵雖眾,其實卻缺乏大規模會戰能力。故而其兵愈多,其戰力欲弱。”
“原本明將之中,陳奇瑜、洪承疇、盧象升、傅宗龍、梁廷棟和孫傳庭等人頗知兵事。”
“若經歷練,未必不能指揮十萬大軍。”
“奈何以上諸臣非死即降,餘則無力矣!”
呂維祺身為文官,不知兵事,不知指揮十萬大軍之難。
實際上明末自朝鮮之役以來,再也沒有很好的組織過大規模戰役。
這也是明末所謂的“一個總兵和敵人打的有來有回,多個總兵配合仗就打的稀爛”的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