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在這兩人腦子還算活泛,突然靈犀一動,兩人相互使了個眼色。

於是,一人說此令定然是三邊總督所書,還請王爺、知府趕快準備迎接;另一個人則一口咬死,此令沒頭沒尾,定然為賊人詐城所書。

兩人各執一端,一時間爭吵不下,只把韓王朱宜漶和平涼知府的吵的“一個頭嗎,兩個大”,久決不下。

且不說那韓王朱宜漶和平涼知府如何決斷,那固原和平涼之間如何風起雲湧。

且說張順率領眾人退離西安城三十里以後,抬眼望去,只見不遠處有一條河流橫亙在面前,河流之後卻是高低起伏的高塬。

張順不由問道:“此何河也?此何地也?”

高桂英和王錦衣等人自然是面面相覷,一問三不知。

只是那“左金王”賀錦和賀人龍皆是秦人,又曾路過此地,連忙應道:“此河名曰滻河,乃灞河支流,與灞河相夾之地,乃白鹿塬也!”

“白鹿原?”張順聞言一愣,只覺此名甚為熟悉,好像是前世一部比較熱門的電視連續劇,只是可惜他沒有看過,也不知道和此地有沒有關係。

其實張順的猜測沒錯,他前世聽到的同名和連續劇便正是以此地為原型的作品,不過和本文無關,姑且不再贅述。

張順看此地高塬起伏險要,又有河流環繞,卻是當初陝西總兵官左光先阻擊義軍的險地。

他便問道:“此地頗險,不知當在何處立營,易守難攻?”

本來張順就這麼順口一問,也沒期望他們提出什麼好的建議來。

沒想到賀人龍和賀錦二人異口同聲的應道:“若說立營紮寨,此地剛好有兩處可供舜王抉擇!”

“兩處?”張順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往日安營紮寨,都是張順細細巡查挑選,哪有這般順便?

更何況此次他駐紮下來,就不想輕易退去,自然更要精益求精。

“沒錯,正是兩處!”兩人信誓旦旦道,“這白鹿塬雖大,其實中間卻有一條溝,喚作荊峪溝,將其切作兩半。”

“其側南塬又稱炮裡原,塬面平緩;右側北塬又稱狄寨原,高差較大。”

“而這狄寨原上又有一個狄寨鎮,正是當年大宋‘面涅將軍’昔日駐軍之處。”

“‘面涅將軍’?”張順聞言一愣,心道:這是什麼鬼綽號,我怎麼沒聽說過!

“‘面涅將軍’就是大宋名將狄武襄公!”高桂英也知道張順“不學無術”,連忙上前低聲解釋道。

狄武襄公是誰?狄青?張順心中迷糊不解,不過也知道如今不是刨根問底的時候,便又問道:“那另一處呢?”

“另一處也在狄寨原塄高處,喚作劉家營!”

“此地又有何典故?”張順算是明白了,這次選址並非此二人精挑細選,乃是根據過去典故而談。

他心下奇怪,什麼人又能和當年大宋名將狄青其名呢?

“舜王可知,此地為何喚作劉家營?”

吆喝,你倆還賣關子,難道曾經有一個姓劉的名將在此紮營不成?

“這劉家營本喚作劉邦營,乃是昔日漢高祖劉邦從武關入關,攻入咸陽滅秦以後,還軍灞上,駐軍於此!”兩人不由笑道。

哎呦我去,這不就是當年劉邦約法三章之地嗎?張順聞言一愣,不由大吃一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