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軍,前面十里就是子午鎮了!”斥候打馬過來彙報道。

“好,趕快先佔據此地!”副總兵羅尚文聞言不由連忙下令道。

古人以“子為正北,午為正南”,而子午谷剛好南北走向,故而被稱之為“子午谷”。

歷史上凡是試圖走子午谷之人,一般都沒有好下場。

曹魏大司馬曹真試圖從子午谷進攻蜀漢,“會天降大雨三十餘日,棧道斷絕”,曹真只好無功而返。

東晉穆帝永和十年二月,大將桓溫出兵北伐,派遣司馬勳從子午道出兵攻擊前秦,結果被前秦丞相苻雄率領七千騎差打了個全軍覆沒。

而歷史上的“闖王”高迎祥更是在此地被孫傳庭以逸待勞打了個大敗,其本人亦被生擒,送到京師凌遲處死。

那羅尚文作為一介武夫,雖然對這些歷史並不瞭解,但是架不住他親自走過這子午谷啊。

因為這子午道太特麼坑了,裡面崎嶇狹窄,可堪稱之為“羊腸鳥道”。

很多地方,士卒甚至不得不攀藤攬葛,如若猿猴一般翻山越嶺。

幸好那羅尚文帶領的乃是慣於山地行軍的川兵,若是換做其他地方計程車卒,說不得就得半道而返了。

就這還有十幾個士卒一不小心跌落山下,摔了個粉身碎骨。

這還沒出山谷,就給這一次偷襲行動蒙上了一層陰影。

就這羅尚文也在谷中多耽擱了一天,對關中形勢兩眼一抹黑。

他不由皺了皺眉頭,心道:也不知約定在藍田起兵的王樸開始動手了沒有,看來需要抓個“舌頭”問一問情況。

羅尚文正在思慮之時,突然身邊又士卒指著一處道:“將軍你看,有賊人探子!”

羅尚文聞言順著那士卒手指一看,只見三五騎正徘徊在遠處的一處山坡。

“糟了,趕快前往子午鎮!”羅尚文眉頭一皺,心裡算計道:子午關距離此鎮六十里,西安城距離子午鎮四十里。

從子午關陷落之時賊人發出訊號開始,一來一回一百四十里,如何能趕得過來?

我手底下多長槍手,而缺少騎兵,不利於野戰,何不先佔據子午鎮再做打算?

羅尚文想的挺好,奈何他萬萬沒想到義軍這一次來的是騎兵,而且是從“曹營”之中抽調的最精銳騎兵。

羅尚文帶領步卒翻山越嶺,從子午關行至這子午鎮附近用了將近兩天,而楊承祖的騎兵只用了半日功夫就趕到了子午鎮。

當川兵行至距離子午鎮五里的時候,突然間大地顫抖了起來,密密麻麻的騎兵出現在地平線上。

“列陣,列陣!”羅尚文頓時肝膽俱裂,連忙下令士卒列陣。

川兵喜歡使用丈六長槍,憑此列陣,如同刺蝟一般,哪怕是精騎也不能輕易攻破。

楊承祖正立在山頭,往下一看,只見川兵亂作一團,哪裡還坐得住?

他不由連忙下令道:“列陣,衝鋒!”

騎兵戰術發展到明末,早不是那種亂哄哄一團衝上去的打法。

明代騎兵常以哨為單位,列為密集橫陣進行迭次衝鋒,頗有後世幾分“牆式衝鋒”的風範。

楊承祖麾下三千騎被他分為三十哨,每哨大概百餘騎,分成三層十列進行迭次衝鋒。

“虎虎虎!”這些騎兵一邊呼嘯著,一邊順著緩坡向正在行進的川兵發起了衝鋒。

川兵來不及列成大陣,只好聽從各種軍官的口號,分別聚集了大大小小四五個長槍陣。

首當其衝的是那些來不及進入陣中的長槍手,早被呼嘯而至的騎兵一刀劈砍在地。

其次是那些陣型還不夠完整的大陣,早被騎兵猛地撞了進去,頓時人仰馬翻,一時間不知道被撞倒了多少人,折了多少長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