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柔鄉是英雄冢。

張順本就意志不堅,被人一勾引那可不就上鉤了嘛!

正當他沉浸在美色之中,不知歲月,早急壞了馬英娘等諸女。

這一日,馬英娘正領著抱琴在張順門前彈琴,早有王錦衣匆匆忙忙趕到。

“怎麼了?何事如此著急?”馬英娘不由跳將起了,連忙問道。

“嗐,走錯了!”王錦衣拍了拍頭道,“見過王妃娘娘,張將軍從商州來信,我要送與舜王!”

“商州?可是我哥哥來信?”馬英娘不由眼睛一亮,連忙問道。

“哦,正是!”王錦衣見馬英娘不是外人,便隨口應道。

“這樣吧,正好我去找舜王有事兒,你給我吧,我捎過去!”馬英娘不由正色道。

“那......那好吧!”王錦衣遲疑了一下,發現這信轉手馬英娘好像也沒有問題,便連忙遞與了她。

按理說後宮不能幹政,只是義軍制度草創,根本就沒有這規矩。

“走吧,抱琴!”馬英娘嘿嘿一笑,這下子可有了藉口了。

抱琴傻乎乎的抱起身前的古琴,不由委屈的撇了撇嘴。

什麼嘛,大清早在人家門口彈琴,除了擾人清夢,又甚鳥用?

看來自家主子好像不太聰明的樣子!

“哎,你這人誰啊,怎麼就進來了!”圓圓一臉不可思議的看著馬英娘帶著抱琴大搖大擺的闖了進來。

“舜王呢?”馬英娘皺了皺鼻子,看著面前清純俏麗的丫頭神情中帶著一絲媚態,警惕之心頓起。

“哦?英娘啊,你是來看香兒的嗎?進屋坐一坐吧!”張順聽到熟悉的聲音不由推門而出,而他手中正把玩著一個核桃似的物件。

“公事!”馬英娘晃了晃手中的書信,沒好氣道。

進去坐什麼?

去看她們主僕倆擱那耀武揚威嗎?

公事公辦,道理張順還是懂得。

他笑了笑接過書信撕開一看,正是張三百那如同狗啃一般的字跡映入了眼簾。

張順掃了兩眼,不由眼睛一亮道:“舅兄做的不錯,解決了一個我最頭疼的問題!”

“怎麼了?”馬英娘沒話找話,既然來都來了,那臨走之前總要帶回去點啥吧。

“陝西缺糧!”張順苦笑道,“雖然如今夏收剛過,其實到處饑荒嚴重。”

“前幾天呂維祺跟我說,雖然西安府已經納入義軍的掌控之中,其實賦稅估計也就五六十萬石的樣子。”

“如果屯田清理完畢,估計能再徵收三十六萬石,而王府田畝亦在三十萬之數。如果能如實徵收,共計當在一百二十萬石左右。”

其實這個數額不少了,大明整個陝西夏稅即便如數實收,也不過六十九萬石罷了。

張順透過實物徵收、清理屯田和沒收王府田產三項政策,愣是徵收了近乎大明原額兩倍的稅賦。

“這軍餉薪俸卻是足用了!”張順不由繼續解釋道,“只是一則仍不足救濟災民,二則鹽、布價格飛漲,供不應求!”

“以我估算,米麥缺口當在三十萬石,布匹缺口當在十萬匹左右,如果義軍要擴軍備戰,清理山賊、亂軍,收編大明邊軍,其數亦不在少。”

“淮揚商人程賈雖然約定運糧五百萬石,然而交通所限,其實每年輸入一二百十萬石便已經是極限。且糧食只能囤積在水路暢通的南陽、禹州等地。”

“如今舅兄在商州發現丹水亦能水運,實在是天助我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