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傳庭聞言也不由一愣,萬萬沒想到楊嗣昌居然如此看待自己。

他之所以對楊嗣昌如此不滿,就是因為崇禎七年楊嗣昌擔任兵部右侍郎兼宣大陝西三鎮總督的時候,宣大被清軍掠擾了遍。

在精於邊事的孫傳庭看來,這廝實在是尸位素餐、無能至極。

如今剛剛聽說了楊嗣昌的“加餉攤派”和“增兵”之策,更是幾乎要捧腹大笑。

只是這孫傳庭也不是傻子,一聽崇禎皇帝這話,就知道這是觸怒了聖上。

他連忙應道:“臣言及此,本為公事,非為私也!”

“楊尚書品行高潔,更勝我十倍,如此誇讚與臣,臣實不敢當!”

“只是若論起‘加派增兵’之策,臣實不敢奉詔。”

“今海內之脂膏已竭澤欲盡,雖欲照部議徵餉,未必如數矣!”

“且兵合於何日,餉足於何期,見支猶虞掣肘,補欠更需時日,調兵原期大剿,餉將困於坐食,又況可憂不獨在餉之難繼乎?”

原來此時的楊嗣昌因為父親楊鶴去世,隨後繼母丁氏又喪,本已丁憂回家。

只是國事艱難,又被“順賊”奪了三邊四鎮,崇禎不得已下旨奪情,再度起復此人。

這楊嗣昌懷著悲慟的心情上任不提,才為自己計劃了“剿賊”之策,結果卻被他舉薦的人一頓噴,崇禎的心情可想而知。

聽著孫傳庭巴拉巴拉又沒完沒了了,崇禎不耐煩的擺了擺手道:“以卿之言,又當如何行事?”

“需兵幾何,需餉幾何,能剿滅此賊?”

“賊人之數,雖號稱十萬、數十萬,以臣計之,實不足十萬人。”孫傳庭聞言不由精神一振道。

“若是去除老弱婦孺,其精兵銳卒老營不過兩三......兩三萬人而已。”

“以臣之見,只需精兵三萬,便可破賊!”

本來他想說賊人不足兩三千之數,只需三千精兵便可破賊。

結果轉念一想,整個陝西幾乎全丟了,說兩三千人那不扯淡嗎?

其實這就是訊息滯後的惡果了,孫傳庭固然有才,但是對義軍的爆炸式一無所知。

若是去年,孫傳庭練出來三萬精銳,義軍還真拿他沒有辦法。

但是現在張順先後降服諸義軍,又和榆林將門聯姻,實力急劇膨脹,早已經今非昔比。

“三萬?”崇禎聞言一愣,不由勾起了昔日“五年平遼”的舊事來,不由對他的印象就更差了。

“好,三萬就三萬!”崇禎笑道,“措兵難,措餉更難。”

“朕給而今歲餉六萬金,後則聽若自行設處,不中制。”

你不是能嗎?加餉加派不讓加,難道銀子是從天上掉下來的嗎?

等到這六萬銀子花完,且看你怎麼說!

“臣,領旨謝恩!”孫傳庭猶豫了一下,隨即不由堅定道。

他本就是振武衛人氏,其家所在距離“外三關”之一的雁門關不過二十里,當然對大明情況一清二楚。

既然孫傳庭他敢上任,自然是有他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