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上由於陝北地狹人窮,又靠近邊地,故而此地無論地理環境還是民風習俗,都沒有軍閥傾向。

所以那王世欽聽了張順之言,反倒羞愧不已。

不過,他也是個豪爽之人。

既然覺得自己誤解了張順,不由笑道:“若論建功立業,只要秦王秉公持正,我輩不遜於天下任何人。只是不知秦王究竟如何打算,以免上下相疑?”

“首先,你們原在大明治下究竟如何,我一概不論!”張順聞言笑道。“我不能拿我秦王的劍斬他明朝的官!”

“但是,我要一要核查人馬軍械等數,二要核查田畝賦稅所出。計丁放糧,計功受賞,可乎?”

“糧餉幾何?”王世欽一大把年紀了,當然不會被張順空口白牙所欺,張口就問到關鍵點。

“我軍比不得官兵富庶,每人每月計糧餉米麥一石,足數足月發放!”

“如有立功、繳獲或節慶之日,另有別賞!”

本來那王世欽聽聞張順開出來“米麥一石”的月餉,差點都要笑了。

結果聽到“足數足月發放”的時候,又愣住了。

“足數足月?”

“足數足月!”

“好!若果真如此,榆林上下數萬人的身家性命全都賣給舜王了!”王世欽沉默了半晌道。

原來榆林鎮乃止整個陝西足足八年沒下什麼雨了,不能說顆粒無收,也早就是遍地“人相食”的局面。

要不然李自成、張獻忠、羅汝才等人吃飽撐了,非要提著腦袋造反?

大明開的餉銀很高,差不多每月二兩左右,口糧銀三分三厘,然而實際到手多少,只能天知道。

雖然王世欽早已經離職,但是居他所知延綏鎮現在拖欠軍餉一年有餘,又不少士卒不得不賣兒鬻女,乞討為生。

銀子再多,拿不到手裡沒用。

拿到手裡的銀子再多,換不成糧食也沒有用。

人都快要餓死了,講什麼道理都不好使,好使的只要一口糧就成!

實際上明初朱元璋定下的軍餉標準就是普通官軍月餉一石,騎兵月餉兩石。

只是隨著經濟的變化和制度的敗壞,大明軍餉才定的越來越高,而士卒卻越來越窮。

其實原理很簡單,九邊缺乏的是物資,而不是銀兩。

除卻層層盤剝不提,朝廷即使發放再多的餉銀,沒有足夠多的糧食、布匹等生活物資供應上來,也只會造成物價飛漲,士卒困苦不堪。

而事實也正是如此,實際上如今在榆林城內,即使大明朝廷軍餉如數發放,兩白銀根本買不到足數的一石糧食。

所以能到手米麥一石的月餉,對榆林上下來說,完完全全值得接受張順那些苛刻的條件了。

“好!”張順見王世欽答應了,不由笑了起來。

“明日調集十萬石糧食,由魏知友率領三千人馬護送,由丁啟睿徵調丁壯兩萬人,為我運至榆林。”

“這......這......”張順話音剛落,眾人不由面面相覷。

而呂維祺幾乎欲哭無淚,自己好容易徵調了二十萬石糧食,你這一張口就給我用去了一半。

而王世欽一愣之後,不由猛然撲倒在地,聲淚俱下道:“舜王仁義,我替榆林數十萬百姓感謝舜王活命之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