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六章 死忠之士(第1/2頁)
章節報錯
“哦?不知舜王何事?”洪承疇和宋獻策不由連忙問道。
兩人口順,喊張順舜王喊習慣了,又有表達雙方親近之以,故而不習慣改口稱“秦王”。
張順素來寬厚大度,倒也沒有計較許多。
“我欲勸降榆林鎮上下,不知可乎?”張順不由看著洪承疇道。
“這......”洪承疇聞言沉吟了一下,不由應道,“此事只能試上一試,臣亦不敢保證如何!”
“哦?此話怎講?”張順不由奇怪道。
“如今西安府為我所據,甘肅為之一空,臨洮、固原殘破,唯獨寧夏、延綏二鎮得全。”
“如今寧夏鎮祖大弼,歸化城多爾袞皆走。延綏外無必來之援兵,內無久食之糧草,若不肯降,又待何為?”
那洪承疇本就擔任過延綏巡撫,所以對此地頗有了解,聞言便應道:“舜王若是想招降一官一將易,若想招降榆林難。”
“延綏之地地處陝北,自古為用兵之所,名將輩出,民風彪悍。”
“自大明設延綏鎮,下轄榆林、綏德、延安及慶陽四衛。”
“初以雄鎮名,繼以將才聞。武夫宿將,輩起傑出。”
“加官進爵者不計其數,恩蔭子孫者亦不計其數。而四衛之中,又以榆林為首。”
“其中有名有姓,世代為將者,共有姜、王、杜、尤、蕭、張七家,號為‘榆林七門’。”
張順聞言掰著手指頭算了一算,不由奇怪道:“眾所周知,四大天王有五個人。可是這榆林七門,為何只有六個,是不是洪先生記漏了一家?”
“因為王氏將門卻是有兩家。一家為王保王太師之家,一家為王威王柱國一家,故而七門六姓,名滿榆林!”洪承疇聞言不由暗自吐槽張順算術學的好,一下子就抓住了重點。
“這些家不僅世代聯姻,更是駐守各鎮。”
“比如尤氏三將,尤世功、尤世威、尤世祿,再加上族人尤繼先、尤翟文、尤翟遠一門六將。”
“而張氏亦有張全昌、張應昌和張道昌三傑。”
“而王柱國之家,更有王世欽、王世國、王世祿、王世仁、王世錫、王世選、王世顯、王洪、王樸等將!”
好傢伙,這洪承疇像說單口相聲似的,一口氣唸叨出王氏九個在職將領,把張順震的半晌說不出話來。
這榆林王氏若是造反,恐怕整個大明天下都會為之震恐吧?
洪承疇說了半天,張順這才回過味兒來這是什麼意思。
感情榆林將門分佈在大明各地為將,擔任總兵、副總兵、參軍之職者不計其數,更恩蔭子孫,世代富貴,豈會因為自己小恩小惠而降?
其實莫說張順,即便歷史上李自成橫掃陝西,榆林形勢比如今更為危機,也未見榆林將門降於“闖將”。
張順又有何德何能,空口白牙降服榆林諸將?
“這樣吧!”洪承疇皺了皺眉頭道,“我先修書一封,與那延綏巡撫張繩海,先看他態度如何!”
“對了,舜王麾下趙光遠亦是榆林人,與其他將門當有所往來,亦可私相交通。”
“好吧!”幾乎聊勝於無,只是張順也沒有太好的辦法,只能無奈的點了點頭。
原來這延綏鎮有兵馬三萬四人左右,除去分散在三十六堡及綏德、延安等地兵馬以外,亦有二萬五之數。
而陝西總兵官左光先亦帶來五千敗兵,全城差不多有三萬守城。
而榆林諸將門又皆通兵法,其家丁精銳亦有近千,故而急切之間,實在難以攻克。
張順不由嘆了口氣,已經打算做好兩手準備。
實在不行,也只能依靠義軍的兵力優勢和火炮優勢慢慢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