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捷,大捷,南陽大捷!”正當羅汝才放下心思,準備追上其餘諸義軍頭領的時候,突然一陣高呼聲由遠及近傳來過來。

“什麼?”眾人不由大吃一驚。

不是說舜王主力全在此地,如何又有了南陽大捷?

而與此同時,好容易折騰完稱王典禮的張順,正穿著寬大的冕服,帶著跟門簾似的冕冠,準備返還存心殿歇息,萬萬沒想到突然還有如此喜訊。

“好,好,呈上了!”張順連忙止住了眾人離去,又重新回到了承運殿。

承運殿啊,承運殿,難道本王還真是奉天承運不成?

不多時,早有從氣喘吁吁的信使手裡接過了書信,呈了上來。

“賞!你一路風塵僕僕,盡職盡責傳遞軍情,賞銀百兩!”張順接過來也沒有看,先下令道。

你來的可真是時候,哪怕討個好口彩也當重賞一番。

張順草草的看了一眼,然後遞給主持典禮的宋獻策道:“這是好事兒,你讀一讀,讓大家都高興高興吧!”

“舜王殿下在上,臣蕭擒虎拜上。”

“自偽明湖廣總督熊文燦圍困南陽以來,燒殺殘暴,南陽民不聊生,紛紛揭竿而起。”

“彼時南陽雖被圍十重,無敢一人敢言降者,莫不以死相抗。”

“熊文燦久攻不下,時有義民郭三海、沈萬登、劉洪起、楊四等起兵劫掠,官兵不勝其擾,不得不分兵圍剿。”

“時值六月七日,張三百、黃守才率水師從漢水以歸,巧遇官兵糧倉所在,忿而擊之,焚燬其船隻、糧食,絕其後路。”

“湖廣兵出師久不利,又遭遇義軍死守,義軍騷擾,是以士卒懈怠,士氣疲憊。”

“及聞糧倉被焚,水師覆滅,不由全軍震恐。臣在南陽城上觀其形勢,乃親率賀一龍、張一川、任光榮九千兵馬出戰,獨留劉希堯一營守城。”

“雙方鏖戰半日不分勝負,當此之時,張三百、黃守才親率水師逆白河而上,趕至官兵陣後。”

“猛攻熊文燦中軍,文燦懼而避之。”

“時有謠言云:文燦死矣!官兵三軍大震,爭相而逃,自相踩踏者不知幾何。”

“臣等伺機追殺至兩省邊界,一路上官兵屍橫遍野,血流成河,白河乃成血河矣!”

“此戰撿的官兵屍首一千一百五十二具,俘虜二千三百一十七人,計殺官兵當在五千之數,傷者不計其數。”

“熊文燦為之膽破,至此不敢北顧!”

“臣知猶在關中苦戰,奈何南陽軍政繁雜,一時無法脫身。”

“故而派遣張三百攜帶糧草兩萬石,經武關北上,以助舜王。”

“鎮南將軍蕭擒虎再拜!”

宋獻策話音未落,眾人不由譁然。

“我的天吶,這都能贏?”

“真是天命在舜,諸事皆順!”

......

“吉時吉刻吉捷報,順天順地順民心!”宋獻策突然高呼一聲道,“秦王自得其吉兆,正是奉天承運、弘文昭武以治萬民之象!”

其他人聞言一愣,草,你好會拍馬屁喲。

於是,紛紛如同復讀機一般,高聲歡呼道:“吉時吉刻吉捷報,順天順地順民心......”

一時間,把張順本來就要結束的即位大典推向了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