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九章 楊四(第1/2頁)
章節報錯
“老鄉,吃過了沒?”老劉頭正擔著兩籮筐番薯從集上往家走,聞聲扭頭一看,原來是村西頭的牛二。
他不由尷尬的應了一句:“吃了,剛吃罷飯!”
其實他買了一上午的番薯,根本沒賣出去幾個,只好挑了一塊在衣服上擦了擦啃了幾口,現在胃裡只泛酸水,難受的緊。
難道這廝也沒了吃食,想找俺借糧食?
老劉頭心裡犯了嘀咕,連忙又補充道:“也就胡亂吃了兩口,這年頭年景不好,家裡幾個半大小子都嗷嗷待哺,實在是愧煞了老漢我!”
“可不是麼,自從這勞什子湖廣巡撫一過來,水上斷船,陸上斷糧,可不沒有好日子過了!”牛二倒沒注意他那兩籮筐番薯,接著閒聊了幾句。
原來在唐縣以北,有一處商業重鎮,喚作賒旗鎮。
這賒旗鎮位於趙河河畔,乃是一處典型的水陸碼頭。
這趙河由北往南流淌,正好在唐縣縣城附近交匯於沘水。
然後再往南流,與流經南陽的淯水交匯以後,流入漢水。
正是得益於水運之利,這賒旗鎮便成為河南西部、南部,乃至陝山二省與湖廣地區的商貨往來的貿易樞紐。
然而如今直接受益的河南西部、南部皆被義軍佔領,那麼這個貿易重鎮在這裡往來貿易,豈不是資敵?
曾任福建巡撫是熊文燦頗知貿易之要,故而第一時間就切斷了賒旗鎮這個貿易節點。
只是這廝相比較其他傳統儒家官員而言,算得上遠見卓識,但是對商業經濟依舊缺乏足夠的瞭解。
他們只知道流民的危害,卻不知失業的風險。
賒旗鎮被熊文燦控制了水道,關閉了商鋪以後,頓時有大量的水手、船伕、幫閒和苦工等人皆失去了工作,其中這老劉頭和牛二兩人就是其中的代表。
他們都是破產的農戶,手裡並無田地可以耕種,往日裡只憑借一把子力氣在賒旗鎮做一些幫工、拉縴的工作。
只是如今受到熊文燦斷絕貿易的影響,這些人都失業了。
老劉頭相比較其他人倒好一些,他在幫閒之暇,曾在附近山坡、水溝附近開闢了幾畝薄田。
這些貧瘠的土地若是種些糧食,恐怕連糧種都未必收的回來。
剛巧前些年,老劉頭曾在幫閒的過程中,從路過的客商手裡討要到一塊“易於種植”的甘薯。他就憑藉這個優勢,才能夠從山溝裡“刨出食兒”來。
只是這甘薯產量雖大,卻也不頂飢餓,老劉頭只是當作一件閒事兒,用來補貼家用罷了。
只是如今他“失業”以後,沒了收入,連續吃了十餘日甘薯,胃裡只冒酸水。
他這才打算賣點甘薯,換點糧食“養一養胃”,可惜也沒有成功。
“你去弄啥去啦?”老劉頭也是個實誠人,見牛二閒扯起來,不由問了一句道。
“哦,我去祭拜楊泗將軍去了,希望能保佑咱們水路暢通,財源滾滾!”牛二神秘的笑道。
“且,泥塑的菩薩,自個都保佑不住,哪裡能抱怨咱們?”老劉頭一大把年紀了,什麼沒見過,才不信他這一套。
原來這時節,民間有一種很廣泛的“楊泗信仰”。其範圍遍佈長江中下游地區,並擴散到四川、河南、陝西、甘肅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