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章 致人而不致於人(第2/2頁)
章節報錯
去年年底,以“掃地王”張一川為首的英霍義軍趁官兵不備,奪取鳳陽,以至於原本的漕運御史兼鳳陽總督楊一鵬被斬首棄市,鳳陽巡按吳振纓被充軍戍邊。
朱大典自度比不得楊一鵬臉大,更是又驚又懼。
“軍門!”遊擊張士儀自認為朱大典親信,不由走近低聲提醒道,“英霍諸賊以‘掃地王’為首,其餘不足為懼。”
“年初,由於官兵追索甚急,‘掃地王’早待不住,和‘獻賊’一路向西逃命去了!”
後面的話張士儀雖然沒有再說,但是那朱大典也心知肚明他什麼意思。
如今的英霍諸賊根本沒有實力也沒有膽量來取鳳陽,這一次恐怕除了‘順賊’之外,別無二人。
“可惡!”朱大典氣的滿臉通紅,差點把面前的圖紙一把抓起來撕個稀巴爛。
奪取汜水、登封,合圍義軍河洛之地乃是朝廷醞釀數月的計策,而鳳陽府又是大明的中都,哪裡有失,也不是他朱大典能夠擔待之事!
這就是原本河南巡撫傅宗龍“戰死”的惡果了,河南之地無人主持對付義軍的大計,不得不勞煩遠在千里之外的朱大典出馬,以至於被張三百覷得破綻,打了個措手不及。
那遊擊將軍張士儀見朱大典為難,顧視左右一番,這才附耳低聲說道:“鳳陽有失,楊一鵬前車之鑑;兵敗走賊,陳奇瑜後事之師!”
朱大典聞言一愣,頓時反應了過來。
對啊,若是鳳陽有失,恐怕無論如何自己也難逃一死;若是像陳奇瑜那般,剿賊不力,頂多會削籍下獄,好歹能留的性命。
雖然權勢、官位,朱大典半分也不想失去,奈何箭在弦上不得不發,如今也由不得他了。
想到此處,漕運總督兼鳳陽巡撫朱大典不由下令道:“中都有難,不得有失;河洛之賊,不可不討!”
“本軍門意親率標營等兵馬返回,救援鳳陽。著昌平總兵官左良玉代替本軍門督促諸將,以討河南之賊,不得有誤!”
那昌平總兵官左良玉的恩主現任戶部尚書侯恂正是歸德府人,剛巧如今漕運總督兼鳳陽巡撫朱大典也來到了此地,他便一併前來拜訪,正在城中。
左良玉聞令不由又驚又喜,連忙三叩九拜謝過朱大典。
那左良玉不是不知道如今指揮官兵攻打“順賊”風險很大,特別是他曾經和“賊酋”交手多次,深知他陰險狡詐,十分難對付。
只是作為武將獲得總督諸將的權力實在是太誘惑人了,至少據他所知近世唯有曹文詔一人獲此殊榮。
而漕運總督兼鳳陽巡撫朱大典坐下此決策,也算是一箭雙鵰。
他既可以把“剿滅順賊”這種高風險之事轉嫁出去,同時也可以賣好如今的戶部尚書侯恂,實在是一舉兩得。
朱大典但把諸事安排完畢,然後迫不及待的便帶領麾下標營過亳州,直奔鳳陽府而去。
兵法曰:制人而不而不制於人。
朱大典哪裡想得到,這一次僅僅因為一己之私,為“順賊”所調動,以至於官兵之間的配合出現了極大的漏洞,最終導致了一著不慎滿盤皆輸的結局。